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的内容,总结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的特点,提出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大学物理 网络教学平台 探索 研究
【基金】:兰州交通大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教务处[2013(19)号]支持
【分类号】:O4-4;G434
【正文快照】: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方式,正逐步演化成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并进一步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革[1]。虽然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数字化、网络化教学资源,已为主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这些辅助教学资源针对性还不强,实用性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叶善专;大学物理网络课程——一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2 俄燕;吴保宁;;对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的探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杜永胜;张红霞;陈华;张雪峰;;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及演示平台建设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4 王宝基;李晓华;;关于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满兰;洪炜宁;;关于《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建设的几点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欣;吴福根;;“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改进[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张欣;吴福根;郭建华;;新形势下“大学物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 宋峰;吴雪;许文胜;;长学制医药学科普通物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J];大学物理;2006年05期
5 朱延技;叶善专;殷实;;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叶善专大学物理工作室的研制[J];物理与工程;2007年06期
6 夏飞莱;;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3期
7 杜永胜;张红霞;陈华;张雪峰;;大学物理网络辅助教学及演示平台建设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8 李腾;张晴;韦艳;;大学物理网络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1期
9 陈凯;;基于开源LCMS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罗春荣,侯建平,郑建邦,周王民,魏炳波;网络化《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应用[J];物理;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友军;基于WEB的自主学习支持体系的设计与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媛媛;农业技术推广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科利;基于WEB的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永胜;张红霞;;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生动形象化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付三玲;;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1年06期
3 王一涵;高延涛;;浅析多媒体网络教学[J];北方经贸;2010年07期
4 李兴毅;陈富立;陈英花;杜瑞霞;郭奇宏;毕小群;;基于学习设计的大学物理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孙厚钊;多媒体网络教学浅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6 王宝基;李晓华;杜保立;;当前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与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4期
7 俄燕;吴保宁;;对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的探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张红霞;杜永胜;张雪峰;;工科大学物理实践与素质拓展平台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9 舒信隆,陈刚,戴放文;利用网络化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物理教学探讨;2004年09期
10 高禄;赵长春;郝会颖;张自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究[J];物理通报;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毅;阴其俊;陈建华;;构建导向大学物理探究型学习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4期
2 王慧君;论大学物理课程的文化品性[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盛嘉茂;莫文玲;魏环;;对突破工科近代物理教学一个瓶颈问题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6年06期
4 张梁;;高职高专《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3期
5 李雄;朱琳;蔡伟群;;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2期
6 王丽梅;;大学物理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树瑾;;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09年04期
8 朱科;;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9 涂杰;;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改革的建议[J];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10 刘刚;耿夫利;;浅论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教学关系[J];考试周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大学物理课程网上答疑的探索与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王杰;武文远;王晓;蒋敏;韩仙华;;构建全新教学资源平台 适应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仙华;吴王杰;武文远;蒋敏;王晓;;树立精品意识 构建现代化大学物理课程体系[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智;彭军;廖珊;;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分析[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葛国勤;颜莉;;关于大学物理课程中量子物理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思考[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麻文军;;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完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7 刘军;;如何充分利用电子教案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捫雄;;物理学史教育价值的复杂性探讨——从莫兰的“未来教育的七种知识”谈起[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兵初;罗益民;胡照文;李旭光;;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促进科学素质教育——兼谈新编《大学物理学》的编写原则[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兴莲;;工科物理课程学生作业网络化改革研究[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红;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蓝威;在MOODLE环境下的大学物理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实施[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景婷;大学物理中开放性问题解决教学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丽;大学物理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云东;大学物理课程智能CAI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小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工科《大学物理》教学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乾;MATLAB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6年
8 周晓琴;大班形式下大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韩莉莉;高等师范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彬;从教育衔接层面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物理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9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8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