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日本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二战后日本在既有的基础上继续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进而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日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私立大学的发展状况,解释了日本科技力量强大的智力支撑因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教育发展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日本 教育 经济发展
【分类号】:G531.3
【正文快照】: 二战之后,日本将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国策之一。在财政非常困难的前提下,日本把6年义务教育变成9年义务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和改善了国民的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非常关注公办高等教育事业,而且还借助私立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还开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艾昕;胡树;;日本教育发展与经济腾飞之间的关系[J];前沿;2009年12期
2 王欣双;;日本教育供给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洁;;北京市城市贫困家庭义务教育救助政策实施情况调查——仅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01期
2 朱南兰;;经济腾飞的巨大推动力——教育[J];经济视角(下);2013年03期
3 何晓雷;;《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述评——日本的经验及其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珊;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白羽;推进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辉容;日本近现代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1期
2 周一川;战后日本教育发展与经济腾飞[J];世界历史;1992年01期
3 裴宏,杨斌;日本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反思[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孙凤杰;试论教育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李祖超;日本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恒泰;;试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03期
2 苏丽;戴昭;;论教育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罗爱梅;;论二战后初期日本的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期
4 金含芬;;20世纪教育改革评述(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2期
5 纪芝信;;关于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考[J];人民教育;1988年04期
6 谭日明;;探索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新路子[J];四川教育;1993年Z1期
7 郑启志;;论教育的几个关系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教育家顾明远:教育发展《纲要》规划了我国未来10年发展教育改革的一个蓝图[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6期
9 卢仕忠;;当前我州农村教育改革问题刍议[J];人民教育;1983年08期
10 王逢贤;;教育如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J];中国教育学刊;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家驹;;教育改革若干问题思考[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欧阳军;;网络文化与教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冬梅;郭荣华;陈海云;张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与思考[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陈时见;;雷沛鸿教育改革论的宏观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荐;;国际化视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践行友善用脑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几位专家对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5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6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严志亮;市政协召开委员约谈会共话教育改革和发展[N];金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庆国;“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王玉珊;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7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的霸权向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戴一中;台湾师资培育变革与当时社会背景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王秀艳;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玉洁;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90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9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