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评价模式演进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国外教育评价模式演进及启示
【摘要】:国外教育评价理论大致经历了依次相替的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判断时代和建构时代,其中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的典型评价模式是行为目标模式、决策导向评价模式(CIPP模式)、应答模式和共同建构模式。这些教育评价模式对于我国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建构的启示在于: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首要评价原则,评价运行遵循必要的规范程序又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从要素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三个维度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西方教育评价 评价理论建构 评价模式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2009B015) 福建省社科联和社科规划合作项目“建构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测评体系研究”(2009B2058)
【分类号】:G40-058.1
【正文快照】: 模式(model)作为一种科学抽象方法,经历了从实物模型到思维模型或数学模型、再到行为模式的历史演变。教育评价模式是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范式,是联系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多种功能。尽管以色列教育评价专家内伏认为教育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瑛;;协商与共识:提高评价效用的现实选择——基于第四代评价实践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7期
2 蔡晓良;;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的本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1期
3 张民选;回应、协商与共同建构——“第四代评价理论”评述[J];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巍;;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个案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高一花;邓俊斌;;浅论高考指挥棒下的新课改的进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罗菲;;浅谈中职英语分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梁福江;;试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下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马征杰;大学生思想品德定量评价体系设计与程序[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6 张丽丽;陈葵阳;;新课改背景下的职教英语课程评价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孔学军,徐志兵;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金祥林;在实践中发挥教育目标的工具性职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9 杨恒心;儿童游泳的分层次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4期
10 周朵,王春章,尚莉敏;化学新课程学习成效评价标准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郝玲玲;孙河川;;教师评价意义的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东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目标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庆娟;曲宁;;浅谈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及评价方法[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李昌春;张红春;羊建;韩力;左为恒;;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吴有昌;高凌飚;;对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内容与实施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绪堪;;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佳;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丹;小学教师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丽;小学教师自我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岩;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闫骄阳;高师院校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莉莉,王茂胜;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价值[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2 蔡晓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Z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年终;论研讨式教学的评价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宋燕;;农村教师培训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国培训;2010年03期
3 陈霞;;教师专业发展效果评价模型评析——以Guskey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型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昌奇;;动态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5 何燕;;中师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与实施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2期
6 贺加,康华福,陈俊国,谢登,向焱彬;国外教育评价基本模式浅析[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年02期
7 饶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模式[J];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8 ;构建整体优化全方位评价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06期
9 张其志;浅谈素质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韩传信;建立发展性的学校评价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宝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徐林;;民办教师评价的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杜育红;卢珂;;论教育投资项目的监测与评价[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建矿 本报通讯员 杨德武 王天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N];河南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柏玲;评价学校不再用同一把“尺”[N];文汇报;2000年
3 刘玉慧;蓝田推行教育教学梯次式动态目标管理评价模式[N];陕西日报;2006年
4 曲秀江;加德纳情景化评估理论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北京三十五中校长 朱建民;教育不能只培养“标准件”[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林世雄 通讯员 林瑞声 实习生 张晗梅;创新,让翔安教育飞翔[N];福建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辛成;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N];铜川日报;2008年
8 江苏省沛县中学 吴德苏;与新课程共同成长[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谢维和;素质教育的两种取向及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王秀霞(作者单位系吉林省教育学院);档案袋评价法的应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恺;基于DEA和多元智能的教育信息管理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爱丽;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媛;英国普通教育证书(GCE)化学A级评价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家琼;新课程教学双边心理适应性与发展性档案袋评价模式的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丹;基于任务的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毛移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教师评价模式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陆小英;研究型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志波;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建华;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张海舰;基于反思的发展性教育实习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0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