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3:20

  本文关键词: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课堂 符号 非语言符号 符号互动论


【摘要】:关于符号以及符号互动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前苏格拉底时代,但关于教育中的符号及符号互动运用的研究却时日尚短,又多集中于语言符号的研究,如语言、话语、言语等。非语言符号在课堂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伴随和补充,甚至成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本文从非语言符号的视角“特写”课堂教学,在观察中总结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使用的几种非语言符号,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非语言符号来分析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理清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中的研究脉络,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石,其次采用结构观察法,使用观察表格收集数据,以用于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言。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概念的解读。包括符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符号互动论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及非语言符号的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与研究结果的呈现。 第四部分是非语言符号的作用辨析。分析了非语言符号在使用时有哪些正向以及负向的作用。 第五部分是非语言符号使用的对策建议。主要阐述了本人对教学中非语言符号如何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 符号 非语言符号 符号互动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7
  • 一、 导言7-13
  • (一) 研究背景7
  • (二) 文献综述7-11
  • (三) 研究意义11-12
  • (四) 研究方法12-13
  • 二、 概念界定13-22
  • (一) 什么是符号——符号的界定13-14
  • (二) 语言符号的内涵及局限14-15
  • (三) 非语言符号的内涵15-19
  • (四) 符号互动论的主张19-22
  • 三、 研究设计22-32
  • (一) 研究问题的描述22-23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23-24
  • (三) 研究方法的使用24-26
  • (四) 资料收集及分析26-32
  • 四、 课堂中“非语言符号”的作用辨析32-35
  • (一) 正向作用32-33
  • (二) 负向作用33-35
  • 五、 非语言符号使用对策建议35-38
  • (一)合理使用积极非语言符号,避免使用消极的非语言符号35-36
  • (二)注重真情实感,注意师生配合36
  • (三)合理搭配,各种非语言符号共同使用36-37
  • (四)合理分析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情景,做到宜己宜人37-38
  •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3
  • 后记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龙;陈祥凤;;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2 刘梅梅;陈云奔;;教学目标的演进与流变——近十年来我国教学目标研究的历程及现实走向探析[J];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3 黄东花;;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合作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4 朱厚敏;;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5 吕林;;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6 聂志平;;符号与语言符号简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7 王寅;滤减象似性与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9年02期

8 张冠文;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9 付宗国,张爱玲;米德的符号互动自我理论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杨善华,李猛;中国大陆社会学重建以来国外社会学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4年06期



本文编号:801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01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