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个人主义研究:从偏狭走向开放——我国近三十年来个人主义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09-08 12:46

  本文关键词:个人主义研究:从偏狭走向开放——我国近三十年来个人主义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主义 研究 偏狭 开放


【摘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研究材料,借助文献计量、内容分析以及文献抽样阅读的方法,对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关于个人主义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与评述,并对30多年来个人主义研究的脉路作了归纳总结。30多年来关于个人主义的研究发展脉路是:研究视角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研究内容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研究态度由偏激狭隘向宽容客观发展。其总趋势是由偏狭走向开放。而今后的研究将更具学术性、客观性、全面性、多维性和现实性。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个人主义 研究 偏狭 开放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看,我国关于个人主义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以“个人主义”作为关键词检索1911-1979年文献,共有关于个人主义研究的论文43篇,其中20世纪50年代28篇(1958年23篇),60年代到1966年止共15篇。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那时的研究基本上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伯·威尔,西岭 ,魏风;个人主义种种[J];道德与文明;1987年06期

2 翟春凤;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J];道德与文明;1998年01期

3 高编;R.尼斯贝特;;个人主义[J];湖北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4 李美林,赵瑞芳;关于个人主义的若干思考[J];甘肃农业;2005年05期

5 魏英敏;关于目前青年价值观中一个重要问题的探讨——怎样认识个人主义[J];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6 M.弗里兹汉德 ,肖俊明 ,朱小红;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5期

7 喻义;不能为个人主义正名[J];道德与文明;1987年01期

8 孟兰芬;中西方对个人主义的不同看法[J];道德与文明;1988年03期

9 汪华岳;尊重个人利益,抵制个人主义——关于个人、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对话[J];中国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理论版);1988年04期

10 肖平;;模因论视阈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衍生与嬗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金香;;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应克服思想意识上的四种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郭春镇;;论两种人权偏好之关系及中国人权的积极面向[J];法学评论;2012年02期

3 孙雪梅;;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应克服思想意识上的四种误区[J];改革与开放;2009年11期

4 熊金才;;同性结合法律认可之法社会学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吴丹;解读马克思的“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命题及其现实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1期

6 田学军;;个体独立性的内涵和启示再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彬;崔立勇;;经济转轨背景下的道德话题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与伦理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8 黄明理;道德何以可能和有效之追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熊晓红;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J];湖州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10 梁涛;;社会发展是否应提倡个人主义[J];学理论;2009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士斌;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艳玲;量刑方法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陈华森;个人与社会[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熊洁;道德金律之解析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6 赵迅;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林平;集体表象与社会整合[D];吉林大学;2010年

8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钟志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云峰;基于Web2.0的多人协同知识生产机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2 刘静;文化对中美会计准则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覃雯静;个人主义[D];西南大学;2011年

4 康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张静;消费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6 尚琳琳;中美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晶;都市女性婚姻观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韦世荣;毛泽东对马克思恩格斯集体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9 解晓丽;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药品说明书汉语翻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南丽;杜威的新个人主义述评[D];清华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良茂;“集体主义过时论”辨析[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2 王晓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3 谈炳和,何俐;从人际关系看中国人的人情法则[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4 韦森;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东西方社会制序历史演进路径差异的文化原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李建红;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表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程代熙;革命是清除个人主义污垢的洗涤剂──谈谈何守礼和张纪文两个艺术典型的财代意义[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5期

7 李星;;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韩靖;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研究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杜云辉;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J];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04期

10 刘光宁;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的困境和嬗变[J];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婕;;学习研究的现状与超越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鲍聪;;基于教师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文教资料;2010年19期

3 汪旺根;王小丁;;论教育研究中的问题与视角[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杜芳芳;;教师个人理论研究视角评析[J];教育导刊;2009年05期

5 张晓东;;政策分析:德育研究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3期

6 张天雪;邓旭;;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文本检视[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龙跃君;;复杂性方法对教育研究视角选择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8年03期

9 杜芳芳;;教师个人理论研究视角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年05期

10 杨挺;;教育产权问题研究综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喻忠恩;;近十年民国广东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张妍;吕培瑶;张瑞娟;赵凌燕;梅林;;中小学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金怡;姚本先;;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贤智;杨汉麟;;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史年会论文为主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严万森;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依恋理论的解释与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娜;申继亮;;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的发展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铭;姚本先;;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同度调查[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卢晓中;发展教育的研究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河海大学 王溢;克拉克教授组织分析视角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易莲媛;教育常识背后的法理意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北京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张建华;找准素质教育的契入点[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银飞;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6年

2 姚飞;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赵裕民;家庭文化及其德育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余保华;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荣军;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曾桂玉;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美国公民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张晓峰;教育管理研究:从现代走向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红燕;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王鑫;教育科研与教育决策互动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14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14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