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早期形成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早期形成
【摘要】:"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形成,既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需要,又是师范教育兴起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学概念在中国早期的形成具有独特的过程和标志,既经历了由"教育"到"教育学"成为一门课程的过程,又经历了成为近代知识系统中的一门学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人在通过日本引进的西方教育学概念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教育学概念开始在中国形成。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早期形成对此后百余年来国人对"教育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国人对"教育学"的理解不仅深受西方影响,并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科学主义倾向,而且使国人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缺乏中国经验的积累和沉淀。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国 教育学 概念形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研究”(课题批准号:BAA080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研究“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变迁,属于教育学正本清源的基本工作,对勾画中国教育学的知识谱系、理解中国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学”这一概念究竟如何在中国形成,已有研究虽有简介,指其来自日本,[1]但鲜有系统的深究。这直接导致人们至今对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向阳;教育知识学科称谓的演变:从“教学论”到“教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4期
2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3 黄兴涛;胡文生;;论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整体萌发——兼谈清末民初学术转型的内涵和动力问题[J];清史研究;2005年04期
4 张小丽;;清末国人“教育”观念的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朱洪军;解构与重建——试析康有为复兴儒学的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陈松;吴超;;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嘉毅;梁永平;;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团与地方社会——以江苏省教育会对万缘庵毁学案的处置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编号:814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1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