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元情疏离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7:16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元情疏离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摘要】:青少年历来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选取青少年的元情绪为切入点,并与疏离感和社会支持进行关系研究,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为学校开展元情绪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对中学生元情绪问卷进行修订,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包含24个项目,具有良好信效度的中学生元情绪问卷。然后采用中学生元情绪问卷、青少年疏离感问卷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问卷对947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了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以及社会支持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修订后的元情绪问卷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适用于测查中学生的元情绪能力。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情绪表达,含5个项目,第二个维度是情绪调控,含5个项目,第三个维度是情绪识别,含5个项目,第四个维度是情绪预见,含4个项目,第五个维度是情绪的感受体验,含5个项目。这五个维度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中学生元情绪的有效工具。 2.中学生元情绪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学生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3.中学生元情绪的发展特点:女生在情绪识别和调控上显著高于男生;少数民族学生在情绪识别上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在元情绪的各维度,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在表达、识别、感受体验和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与其他人同住的学生在调控上显著高于与父母同住的学生;年级在表达、调控、识别和预见上差异显著;成绩在表达、调控、预见和感受体验上差异显著;父亲受教育程度在表达、识别和感受体验上差异显著;母亲受教育程度在调控、识别和感受体验上差异显著;家庭经济状况在预见和感受体验上差异显著。 4.中学生疏离感总分在民族、家庭结构、与谁同住、年级、成绩、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 5.中学生社会支持在家庭结构、班干与非班干、与谁同住、年级、成绩、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 6.中学生元情绪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元情绪与疏离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对社会支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疏离感在元情绪和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采用Amos18.0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拟合度达到统计学标准,证实疏离感在元情绪和社会支持之间起中介作用。然后又用路径分析进行检验,结果证明疏离感在元情绪和社会支持中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元情绪 疏离感 社会支持 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34
- 1.1 引言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元情绪与疏离感、社会支持的关系10-11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1
- 1.2 元情绪的研究综述11-24
- 1.2.1 元情绪的发展脉络11-12
- 1.2.2 元情绪的界定12-14
- 1.2.3 元情绪的理论渊源14-17
- 1.2.4 元情绪与情绪智力的比较17-19
- 1.2.5 元情绪量表的编制19-21
- 1.2.6 元情绪的研究现状21-22
- 1.2.7 元情绪的相关研究22-24
- 1.3 疏离感的研究综述24-28
- 1.3.1 疏离感的概念界定24-25
- 1.3.2 疏离感的测量25-26
- 1.3.3 疏离感产生的原因分析26-27
- 1.3.4 疏离感的研究现状27-28
- 1.4 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28-34
- 1.4.1 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28-29
- 1.4.2 社会支持的分类29-30
- 1.4.3 社会支持的测量30-31
- 1.4.4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31-34
- 第二章 问题提出34-36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34
- 2.2 研究意义34-35
- 2.3 研究的总体思路35-36
- 第三章 元情绪问卷的修订及疏离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检验36-48
- 3.1 研究的目的和假设36
- 3.1.1 研究目的36
- 3.1.2 研究假设36
- 3.2 研究方法36-39
- 3.2.1 研究对象36-37
- 3.2.2 研究工具37-38
- 3.2.3 研究程序38
- 3.2.4 数据统计分析38-39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39-47
- 3.3.1 中学生元情绪问卷(MMMS)的修订39-46
- 3.3.2 疏离感量表(ASAS)的信度检验46
- 3.3.3 社会支持量表(ASSS)的信度检验46-47
- 3.4 结论47-48
- 第四章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48-89
- 4.1 研究目的48
- 4.2 研究假设48
- 4.3 研究方法48-50
- 4.3.1 研究对象48-49
- 4.3.2 研究工具49-50
- 4.3.3 研究程序50
- 4.3.4 数据统计分析50
- 4.4 研究结果50-78
- 4.4.1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总体现状50-53
- 4.4.2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53-78
- 4.5 讨论分析78-88
- 4.5.1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总体现状78-80
- 4.5.2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发展特点80-88
- 4.6 研究结论88-89
- 第五章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89-112
- 5.1 研究目的89
- 5.2 研究假设89
- 5.3 研究方法89-90
- 5.3.1 研究对象89
- 5.3.2 研究工具89
- 5.3.3 研究程序89-90
- 5.3.4 数据统计分析90
- 5.4 研究结果90-107
- 5.4.1 中学生元情绪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90-92
- 5.4.2 中学生元情绪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92-94
- 5.4.3 中学生疏离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94-96
- 5.4.4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96-98
- 5.4.5 中介效应检验98-107
- 5.5 讨论分析107-111
- 5.5.1 中学生元情绪与疏离感的关系107-108
- 5.5.2 中学生元情绪与社会支持的关系108
- 5.5.3 中学生疏离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108-109
- 5.5.4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分析109-111
- 5.6 研究结论111-112
- 第六章 总讨论112-115
- 6.1 本研究的基本取向112
- 6.2 中学生元情绪、疏离感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和关联112
- 6.3 本研究的教育启示112-113
- 6.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113-115
- 6.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13-114
- 6.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14-115
- 第七章 结论115-117
- 参考文献117-121
- 附录121-12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126-127
- 致谢1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许远理;;元情绪的形成及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姜英杰;;元认知研究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李川云,严进,许涛,刘晓虹,程灵芝,李兆申;1077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张俊;元情绪操作——心理咨询的技巧之一[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齐艳,李川云,李爱军;元情绪量表(TMMS)在1000名新兵中的修订和初步应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6 瞿鸿雁;许远理;;父母元情绪理念研究综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胡淑芳;刘芳娥;梅梓;;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8 徐夫真;张文新;;青少年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王恩界;李慧玲;;大学生领悟性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会勇;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4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7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