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础家政教育的价值和推进策略——从国际比较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试论基础家政教育的价值和推进策略——从国际比较的视角
【摘要】:开展基础家政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家政教育,是我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我国基础家政教育存在很多不足。更新教育观念,加快基础家政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建立一支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推进我国基础家政教育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基础家政教育 价值 比较 策略
【分类号】:G420;F719-4
【正文快照】: 基础家政教育是一门以生活为切入点的学科,旨在培养青少年基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技能,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体验和职业认知,为个人的幸福生活和长远发展做准备。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在中小学开设家政课程已经十分普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政教育发展滞缓,还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文;美国家政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冬梅;吴莹;;关于中国家政学学科自主性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吴文前;;观国外家政教育,思国内家政教育序列的完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3 罗志慧;;我国高校家政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4 徐剑华;胡忠伟;;中国特色家政学理论体系与学科构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5期
5 张瑞强;陶佩君;薛庆林;张月辰;;从中国农民素质和农民需求现状看农村家政推广的必要性[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年01期
6 王培培;;The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J];海外英语;2011年02期
7 孙毅;;从提高整体素质的角度看大学家政教育[J];教师;2009年22期
8 张晔明;;从提高整体素质的角度看大学家政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11期
9 王希秀;我国中小学开设家政教育课的可行性论述[J];教学与管理;2005年10期
10 徐剑华;胡忠伟;;中国特色家政学理论体系与学科构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欧阳林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海燕;小学家长学校课程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邓首国;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兵;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的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牛亚莉;高职院校家政专业设置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叶红;战后日本中小学家政教育课程发展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09年
6 刘莎;重庆永川市上游小学家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何景华;当代大学生家庭观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映雪;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比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颖;中西文化传统历史演进及其对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宝继英,富景春,黄永清;内蒙古大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对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蒋家付;当代电化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梁俊;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杨捷;试述国外义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兼析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游国辉;传统高等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的比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任筱萌;整理发掘 古为今鉴——科举考试与汉语水平考试(HSK)之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9 陈菊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语文教育目标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邢金萍;课堂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情绪状态”一节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军;扈宝莹;;关于远程教育教材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付安权;;教师在线专业发展的理念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刘黎明;;杜威“生长目的”论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目的”论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胡永萍;;民办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牛征;;天津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礼;“道法自然”与“以天性为师”[D];河南大学;2006年
2 陈丞;试论陶行知的学习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于书娟;传统的反叛:中西方现代教育的思与行[D];河南大学;2005年
4 吴薇;中美两国青少年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旭辉;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价值与运作[D];重庆大学;2007年
6 郑培秀;论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树船;中美两国学校德育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潘晓光;课堂合作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海生;中美非正规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5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7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