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工作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6:29

  本文关键词:基于工作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于工作的学习 个体发展 社会认知 社会文化 建构主义


【摘要】:使用手机为基础的移动设备在以工作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吸引力,本文从基于工作的移动学习的概念出发,分析其在工作、学习环境中的特点,并与传统的移动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基于工作的移动学习在创建和共享学习内容、连接学习和工作、建构个人和社会的学习形式、跨越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教育以及综合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关键词】基于工作的学习 个体发展 社会认知 社会文化 建构主义
【基金】: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其传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JDXM86001)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前言随着移动学习概念的提出,通过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展学习活动,在专业学习领域和以工作为基础的教育领域引起专家极大的研究兴趣。从开始的概念研究,到后来在学习中使用移动设备,研究的重心总是落在技术使用,如研究如何使用移动设备将系统知识有效地展现出来并应用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锡苓;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秦岩;张惠锋;;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协作学习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4年24期

3 刘儒德;学生的学习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4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4期

5 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前沿;2008年02期

6 埃瓦尔德·特尔哈特,张桂春;建构主义与教学(一)——在普通教学论中会出现一种新思想吗?[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3期

7 倪小鹏;认知学习领域两个阶段的教学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8 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0期

9 汤鸿;以建构论为基础的教育观及其启示[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10 姜和忠,徐卫星,李亦明;浅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考核[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露;;语言教学与电子课件设计理念[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传林;;开放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秦世虎;;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建构性特征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张慧萍;;试论皮亚杰的数学观下的儿童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王莹;谢百治;门鹏;;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浩;滕晓青;;论开放教育建构性学习环境建设[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万岑;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N];中国艺术报;2004年

2 何立新;网络教学怎样体现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3 顾明旺;建构主义下的创新教学[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铁军;走向文化的几点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大卫·M·斯坦纳/文 李  茂/译;只有进步主义是不够的[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策划 周迅 采写 王斯敏 凌莲莲;课程改革要突破“三个瓶颈”[N];光明日报;2005年

8 安庆市 汪传文;“三好学生”评选制度需改革[N];安庆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严斌;四观教育促和谐 引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N];成都日报;2006年

10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静;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涛;变构学习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卫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D];河北大学;2000年

3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衍安;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网络探究学习模式构建及其在高师教学中的试验[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洪;现代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晓玲;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建设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峰;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丘志强;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德芳;西蒙·佩帕特的建构论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0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80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