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互动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2:16

  本文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互动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学习社区 互动 现状统计 影响因素 对策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化社会,更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知识的传播,而知识的广泛传播又在一定的层度上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在建设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应运而生。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学习形式。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教育背景、甚至不同信仰的人集合在了一起,他们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交流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学习社区因为众多的优点和特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学习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内79名学习者和1名教师的互动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年来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近年来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交互规律、运行机制和评价等方面。其次,运用定量统计、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虚拟学习社区内成员互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定量统计主要是对帖子的首帖、独帖、跟帖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对跟帖的次数、平均跟帖率进行统计;依据发帖作者的身份(教师、学习者、助学者)进行分类统计;对精华帖数量分布情况统计;对互动的时间进行分段统计。内容分析方面是对帖子的内容按照意义单元进行分类统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最常用的软件UCINET对社区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对社区中精华帖进行分析,找出互动的兴趣和关注点;最后对互动的本质——知识建构进行分析,分析建构情况如何。通过互动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虚拟学习社区总体现状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很不积极,缺乏互动的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教师和学习者的互动较少,引导较少;学习中的互动内容以情感和综合类居多,而互动热点集中理论方法的探讨上;知识建构则是倾向智能收敛阶段。 针对出现的问题,对79名学习者进行影响互动积极性的因素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学习者自身、帖子的内容、环境都从不同方面对学习者的互动行为产生了影响,且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大。但互动积极性是各个因素综合产生的效果,不可能是只有一个因素单独起作用。因此在提高学习者的互动积极性上,需要教师积极去引导,需要在分组学习的时候适当的考虑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及知识背景,需要适当、及时的改进社区评价制度使其能够适应成员互动的要求。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 互动 现状统计 影响因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图目录8-9
  • 表目录9-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10-11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问题的提出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一、 国内现状11-12
  • 二、 国外现状12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12-14
  • 一、 研究对象12-13
  • 二、 研究目的13-14
  • 三、 研究意义14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6
  • 一、 研究内容14
  • 二、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虚拟学习社区相关理论概述16-20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16-17
  • 一、 虚拟学习社区16-17
  • 二、 互动17
  • 第二节 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17-20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8
  • 二、 学习共同体理论18-19
  • 三、 分布式认知理论19
  • 四、 交流与学习者控制理论19-20
  • 第三章 虚拟学习社区成员的互动现状统计分析20-38
  • 第一节 发帖总量情况统计20-21
  • 第二节 跟帖情况统计21-22
  • 第三节 不同身份成员发帖情况统计22-24
  • 第四节 精华帖数量统计24-25
  • 第五节 互动的时间段统计25-27
  • 第六节 互动内容编码及分析27-31
  • 第七节 人际网络关系分析31-34
  • 一、 整体网交互密度分析32
  • 二、 成员交互距离分析32-33
  • 三、 小团体分析33-34
  • 第八节 精华帖内容分析34-35
  • 第九节 互动中的知识建构分析35-38
  • 第四章 虚拟学习社区成员的互动影响因素分析38-47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分析38-40
  • 一、 问卷的编制38-39
  • 二、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39-40
  • 第二节 调查问卷施测及数据分析40-45
  • 一、 对教师和学习者方面的影响因素调查40-42
  • 二、 交互内容方面影响因素42-44
  • 三、 虚拟学习社区的环境因素44-45
  • 第三节 影响因素总结45-47
  • 第五章 相应对策47-49
  • 一、 教师要主动去引导学习者去交互47
  • 二、 分组的时候适当的考虑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及差异47-48
  • 三、 制定适当的评价制度48-49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49-51
  • 第一节 研究结论49-50
  • 一、 关于互动49
  • 二、 互动现状统计方面49-50
  • 三、 影响因素50
  • 四、 相应对策50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5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问延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非营利组织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3 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2011年11期

4 倪守建;;成人网络教学时空的局限及后现代时空观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宏杰;陆浩;张楠;郑晓龙;;基于微博的六度空间理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8期

6 宋淑玲;张春伟;;教师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变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4期

7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2期

8 胡凡刚;;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9期

9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2期

10 路林林;李兴保;宋燕;;校园教育辅助类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恬;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尚建新;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交互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85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85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