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色彩审美构建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7:41

  本文关键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色彩审美构建途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色彩审美建构 精神愉悦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肯定了色彩审美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指出青春期色彩审美心理结构是一种由生理机制与心理机能、心理内容与心理形式、接受机制与创造功能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多维的复合网络,分析了其构建途径包括萌芽阶段、巅峰阶段和效用阶段,最终通过心理转换、心理释放及情绪肯定而使青少年获得色彩审美愉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
【关键词】青少年 色彩审美建构 精神愉悦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SHB00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国外学者近年来对于色彩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就其结论而言,主要集中在色彩偏好与心理疾病关系方面;国内学者近年来主要涉及的相关研究领域包括:色彩喜好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色彩艺术教育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及诊疗等[1]。纵观国内外研究,已有成果为深入研究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长生;;艺术设计与多元社会文化[J];包装工程;2009年07期

2 朱慧;陈晓环;;基于青春期情感特征的色彩审美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管勇;马丽;;文学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汪yN;;认知语言学概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7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郝红军;时建群;;关于理工科“课程实践”环节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保风;王晓晶;;读发生认识论原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5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10 陈[K莉;;幼儿科技探索活动生活化的研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薛会娟;交互记忆系统、学习与创造力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6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宫丽;精神家园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孙梅华;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荣;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新村;高中新课程标准下“函数概念”的教与学[D];苏州大学;2010年

8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峻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强;中师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善军;魏莹;刘红杰;成振波;;现代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J];包装工程;2007年10期

2 王媈;熊兴福;;设计生态化的哲学探讨[J];包装工程;2007年10期

3 陈绘;;现代设计中的审美标准[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4 陈长生;;艺术设计与多元社会文化[J];包装工程;2009年07期

5 索菲娅;;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时代审美选择[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6 王萍;;基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设计[J];包装工程;2010年20期

7 康廷虎;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8 花晓松;李文凤;;色彩的情感美学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J];电影评介;2009年03期

9 佘双好;马国亮;;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新特点与对策[J];青年探索;2010年05期

10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金;试论挫折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教育探索;2000年04期

2 王志红,雄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冯志颖;;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十三)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关注[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6年06期

4 吴亚平;;社区教育注重青少年心理疏导的三个契点[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2期

5 何春燕;;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年02期

6 林芸;吴锡改;;开展成功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J];教书育人;2011年06期

7 胡继楣;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刘琳,何雷;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判标准及促动因素[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4期

9 陈娟;祝忠义;;浅析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1期

10 陈小蓉;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英;徐巍;;和谐社会呼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梁晓燕;刘华山;高培霞;;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4 樊富珉;;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辅导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席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浅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毅;;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道阳;高洪波;姚本先;;改革开放3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展望[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8 陶然;黄秀琴;姚淑敏;李邦合;张英;张慧敏;戴玲;;不同情况下596例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比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余林;;长期过度网络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梁晓燕;刘华山;崔妍;;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达宣;最新研究显示:近20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N];科技日报;2009年

2 崔威 李强;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杜绝隐性伤害[N];连云港日报;2009年

3 魏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N];广东科技报;2004年

4 董洪亮;如何化解“千千结”[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祖翠;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N];湖北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吴林红;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N];安徽日报;2009年

7 记者穆晶晶;心理专家细说个中缘由[N];保健时报;2009年

8 胡海燕;农工党安徽省委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实习记者 付蕊;素质,,从心理开始[N];广元日报;2006年

10 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淑惠;家长是培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任老师[N];朝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志华;音乐治疗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玺;南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3 邓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张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董生亮;惩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慧;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王睿;美术教育的心理矫正作用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伟;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惠琳;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团体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惠琳;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团体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10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10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