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及心理安全感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自尊及心理安全感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自尊及心理安全感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水平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心理安全感量表和社会适应性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遵义市267名留守儿童和644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评。结果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各能力上较非留守儿童弱(P值均0.05);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得分与自尊呈正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负相关(P值均0.01);确定控制感、人际安全感、自尊对学习适应有回归效应,人际安全感、自尊对自我意识有回归效应,确定控制感、自尊对社会交往适应有回归效应,自尊对校内人际关系有回归效应,B值(绝对值)在0.168~0.431之间,解释因变量变异在20.0%~45.8%之间。结论培养留守儿童安全高自尊和心理安全感,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社会适应 回归分析 儿童
【基金】:2012年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12GZZC32)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留守儿童能否适应学校环境以及周围的社会,众多学者看法不一。从消极视角出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带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从积极视角出发,留守儿童也有特殊的、具有保护性的心理品质,如自立自强[1]。心理安全感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他人和社会等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平;徐礼平;李晶;王俊;;某市219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年08期
3 李旭;;从“非问题儿童”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J];农村经济;2011年03期
4 郝振;崔丽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5 朱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6 黄月胜;郑希付;万晓红;;初中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行为问题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3期
7 王平;徐礼平;;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医学生安全感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金莹;卢宁;;自尊异质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林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佐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与教育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瑶;;大学生安全感综述[J];才智;2011年03期
3 朴婷姬;秦红芳;;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家庭结构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4 申海燕;景智友;姜楠;彭舒弈;杨洁;顿宗波;覃芳艳;丁燕;;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社会适应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大众科技;2010年01期
5 雷鹏;陈旭;关幼萌;;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温义媛;;“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袁立新;常建芳;;流动、留守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秦倩;;从新角度探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关爱[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1期
9 班永飞;宋娟;吴孝勇;;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1期
10 刘海生;;农村留守儿童污名化问题研究[J];成功(教育);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英;流动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2 周凯;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丽娜;大学生应对方式与适应性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娜;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宏彦;高中生自尊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赖月月;自尊、心理控制源对高中留守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9 徐礼平;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10 徐丽华;某乡镇留守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保护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3 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4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一涛;;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情况De调查与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6年05期
6 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9 张大均;江琦;;《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10 谭和平;;公正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槐玲玲;内隐自尊调节作用下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新招;福建长乐海外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夏敏;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宋东峰;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病理心理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芹;贾晓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意识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2 周怡娟;秦晓云;王利兵;;吉安市留守儿童情绪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3 左占伟,邹泓,马存燕;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4 徐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6期
5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6 袁立新;张积家;苏小兰;;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9期
7 张翔;赵燕;;师范专科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8 姚晓琳;刘洪;郭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9 江浩;吴振强;段振华;;某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评分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10 胡馨月;陈旭;;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佳男;;绘本阅读对小学三年级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郑红兰;;4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丽锦;董奇;;4—5岁儿童在4种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荣;桑标;;性别在儿童同伴关系理解中的内隐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郑淑杰;闫秀云;;儿童对退缩行为的认识和反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琦;;德阳5.12地震前后儿童心理行为现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王庆雄;静进;蔡小梅;刘芳梅;邹小兵;唐春;苏晓梅;刘燕;朱彤芳;;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与行为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琳娜;张奇;;儿童数量关系认知能力的发生[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支愧云;;儿童创造人格的建设[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立民;张卫;;西方关于青少年和儿童品行障碍干预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向可芬;孩子心有千千结[N];浙江日报;2003年
5 邹莉;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N];山西日报;2003年
6 邹莉;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吴小秀 编译;压力下的呐喊[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王保健;可致儿童睡眠障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袁克俭;儿童狂暴有新说[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3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阔;儿童类别形成中知识效应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晓燕;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凤尔翠;受体罚儿童的心理行为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2 郑红兰;3-5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黄彦萍;3.5~5.5岁儿童心理理论与时序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薛yN凌;上海地区青少年及儿童性别角色的测量及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常梅;儿童内隐记忆的视觉掩蔽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林琳琳;5-9岁儿童自传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成伟;小学六年级学习困难儿童学业成就筛查测验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9 王燕;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邹巍;6-11岁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过程的眼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11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1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