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身体锻炼 青少年 心理应激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为了探讨身体锻炼、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身体锻炼与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身体锻炼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理应激,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使锻炼者更多地体验到欢悦、流畅及高峰的情感效应;2)身体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体验,还可以通过心理应激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变量间接对主观幸福感起作用;3)应对方式的介入,一方面缓解了心理应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另一方面增强了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调节作用成立,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起正向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起负向效应。
【作者单位】: 空军勤务学院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身体锻炼 青少年 心理应激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结构方程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BLA100101)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效应已成为当今健康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纵观已有研究,大多是以锻炼时间、频率、强度和项目等因素独自对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很少考虑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和综合效应。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缺乏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星;谷广彬;赵小军;;高三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9期
2 张松林;;体育非师范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10期
3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4 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6年04期
5 陈立芳;马绍斌;范存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结构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瑛;;体育锻炼对山西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0期
2 叶平;施江萍;;体育活动的幸福感效应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林德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乔广雨;;周口市川汇区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才智;2012年03期
5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6 甘秀英;聂衍刚;罗蕴琪;;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7 叶海燕;;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中的教师心理创伤及干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廖美玲;;福州市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吴慧;;体育锻炼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福建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10 赵圆圆;;应对方式对交通警察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张毅;;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登浩;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与幸福感[D];北京大学;2008年
6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范珉;公共建筑突发集群事件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郭太玮;大学生锻炼自信特点及其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魏华;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新疆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金艳玲;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岚;初中生乐观人格特质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慈树伟;初中生心理压力、学业成绩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盖卫娜;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欢;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勾柏频;聋中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吉文;大学生竞争心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睿;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刘伟霞;应激生活事件对广西师大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徐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3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井世洁;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王玲;;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应激成因及应对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年02期
8 陈作松;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5年05期
9 何晓萍;;高中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07期
10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晓艳;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佩芬;(二十)为什么饭后不可立即进行身体锻炼?[J];幼儿教育;1984年09期
2 陈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J];体育学刊;1997年04期
3 回味;;献给六一儿童节[J];老同志之友;2009年11期
4 孙明鑫;;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5 马爱民;颜军;;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陈雁;罗一萍;;锻炼——生命永恒的主旋律[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Z1期
7 张娟;黄文英;孙锦明;;身体锻炼干预对民办学校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8 陆晨,陈中林,吴湘军;身体锻炼式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美国小学生流行徒步和骑车上学[J];体育科研;2005年05期
10 亓圣华;;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嵘;;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特征分析[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孙荣辉;;西安市老年人身体锻炼迷瘾现状调查[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业敏;毛志雄;高峰;;锻炼意向与行为关系:第三变量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翟芳;童昭岗;颜军;;不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维度若干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j;;身体锻炼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琦;;身体锻炼对青少年身体自尊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叶景山;;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华利;颜军;;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及应对效能研究的分析与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陈章玉;;体育健身必须讲求科学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占苍;河北着力提升学校体育课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副研究员 柳君;同学们,,快来一起做运动[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单振芬;中医养生与预防保健[N];健康报;2006年
4 北京光明小学校长 刘永胜;校长:发展教师是职责[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方芳;市民积极锻炼迎奥运[N];北京日报;2008年
6 容小翔;运动的循序渐进与循序渐退[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周杏生;冬季养生七宜[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王治国;健身,健出好作风[N];检察日报;2007年
9 刘云光;把健康洒向人间[N];吕梁日报;2010年
10 马凤喜;中年人要让手动起来[N];保健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韧仁;短期身体锻炼对情绪状态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2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太玮;大学生锻炼自信特点及其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立敏;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仁友;基于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利;城市中年人身体锻炼对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2 崔晓妮;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现状分析及促动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3 程鹏举;身体锻炼幸福感问卷的编制[D];天津体育学院;2014年
4 吴限;身体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特征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雄;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珉;身体锻炼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靖华;身体锻炼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丰彩;大学生身体锻炼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跃;身体锻炼、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亚娟;北京城区知识老年心理健康结构及心理健康与身体锻炼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24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2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