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国语国文教科书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国国语国文教科书研究
【摘要】:2005年以来,不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大量的民国国语国文课本,并引发各种评议。本研究在全面阅读上述出版物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两套教材,通过分类、统计、内容展示、历史比较等方式,揭示民国国语国文教科书百花齐放,开创白话文教学、关注儿童本位、吸收新教学方法等历史贡献;也分析这些教材里中国文化传统内容严重缺失、简单的"儿童化"语言以及数十年进步不大的历史局限。同时指出,面对自然产生或人为炒作的教育热点问题,需要多方听取相关专业学者意见;也相信民主平等的对话,会使道理越辩越明。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民国国语国文教科书 历史贡献 历史局限
【基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课题:“民国语文教材研究”的成果
【分类号】:G423;K258
【正文快照】: 一、民国教材文本分析对象的选择2005~2012年,社会上出现了影印、重印民国国语国文教科书热潮。其中,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4套,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2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3套,商务印书馆出版6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套,九州出版社出版2套,海豚出版社出版4套,广西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兴茂;;“民国教材”:逝去的风景[J];人民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刘超;;政学分合与知识生产: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王建辉;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J];编辑之友;2001年06期
5 洪港;;略论我国近代教科书的插图设计[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洪港;王莉;;教科书出版与近代政治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4期
7 张运君;;晚清教科书审定原因探析[J];出版科学;2009年05期
8 李良品;李屹亚;;论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特征与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曾碧锋;邓秀华;;小学英语新教科书编写的理论依据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10 石鸥;;开现代教科书之先河的《最新教科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尔佳;;清末“教科书”的发生及其编审定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邹振环;;戊戌至辛亥时期西方近代地理学的输入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3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佳;民国时期我国自编初中英语教科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淼;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楠;沈知方的出版理念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春方;伪满洲国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婧;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瑛;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科书习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李;沈知方的出版理念及其践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艳华;国立编译馆之国定教科书:缘起、演进和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家瑜;简论佤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戴炳中;;试论毛泽东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历史贡献[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马颖生;;杜文秀大理农民革命政权的历史贡献[J];回族研究;2010年01期
4 张铠;十九世纪华工与华人对拉丁美洲的历史贡献[J];近代史研究;1984年06期
5 徐黎;论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周宪新;周扬对文艺的历史贡献[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振华;浅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及其地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周家瑜;;简论佤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熊巍昱;;论章太炎史学思想的历史贡献[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张金城;;瞿秋白对五卅运动的历史贡献[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颉;;试述沔阳地区对新四军五师发展的历史贡献[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廖照华;;府海地区早期中共组织的创建与历史贡献[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3 孙丽娜;;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直;;论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历史贡献——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俞祖泉;;镇江城市地下党在解放前夕的斗争和历史贡献[A];风卷红旗过大江——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广太;;论铁道游击队的历史贡献[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胡和平;;试论天门及边缘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8 邬勇;朱卫嘉;;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9 张蒙;杨文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曹晋杰;;粟裕在苏中战役前后的重大历史贡献[A];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涌;语文特级教师的历史贡献与局限[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田子馥;“闯关东”的历史贡献[N];协商新报;2006年
3 记者 汪俞佳;“常州辛亥英杰的历史贡献”研讨会召开[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苏榕;施咸荣翻译学术研讨会引出话题 充分评价老一代翻译家历史贡献[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赵爱民;要永远铭记老干部的历史贡献[N];中国老年报;2009年
6 李宗长 顾雷鸣;梁保华会见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N];新华日报;2010年
7 谭献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N];光明日报;2003年
8 ;十六大的历史贡献和观念创新[N];安徽日报;2002年
9 记者 朱小钧;湖社画会研讨始创者金城[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葛剑雄;如何评价施琅的历史贡献?[N];经济观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筝筝;殷海光文化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苏华;延安出版业研究(1937-1947)[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箭;共和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949-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范秀琳;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农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斌;公共生活的和谐之道[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国华;宋代妇女的历史贡献及其地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形象的历史贡献[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张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贡献[D];武汉大学;2004年
4 朱保刚;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鹤;贺绿汀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俊峰;论无党派人士的主要历史贡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彩素;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狄丽娜;丁文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莹;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的历史贡献与斗争特点[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楠楠;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8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2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