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媒体与课堂共舞——《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09-27 15:27

  本文关键词:媒体与课堂共舞——《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合理运用 尊重学生 电教媒体教学 多种方法 高尚情操 寓言故事 语文课程


【摘要】:正1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意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改正自己的缺点。2教学对象分析本班三年级学生,知识、能力都处于转折阶段,学生非常喜欢寓言故事,但理解课文的能力却较差。教师借此利用
【作者单位】: 襄阳市襄阳区石桥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合理运用 尊重学生 电教媒体教学 多种方法 高尚情操 寓言故事 语文课程
【分类号】:G623.2;G434
【正文快照】: 1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注意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艳;;例谈多媒体使用的三个维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9期

2 张娟;;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02期

3 雷永生;;教学设计理念下的教师备课新思维[J];西藏教育;2011年04期

4 周丽媛;赵新跃;;浅谈我国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方向[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11期

5 陆林珍;加拿大学校的教育评价[J];江苏教育;2005年13期

6 李呈林;;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反思[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5期

7 张伟平;;关于学生课堂角色问题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年01期

8 陆建强;;尊重:教育公平的内在需要[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7年08期

9 蔡舒敏;;教师的新角色[J];广东教育;2002年Z1期

10 杜学能;;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几点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于春华;;新课程中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4 卓名汉;;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刘妍;;利用生物课堂,打开青春期性教育的大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卢晓玮;;用素质教育给目标教学注入新活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李福军;周云;;试论孔子善于施教思想与“以人为本”[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亚卿;;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孙艳玲;孙冰玉;白雪凤;;论多媒体技术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10 秦启康;奚仲廉;;“开潜教育”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崇化中学 张永娜;革除弊端 实现整合[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王青;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惠迎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N];伊犁日报(汉);2005年

4 济宁一中副校长 强淑国;分层走班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模式[N];济宁日报;2011年

5 吕新;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N];平顶山日报;2011年

6 ;“老师”到底是什么[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单立爱;谈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N];吉林农村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小雅;“课程信息化”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优化[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河北衡水市第二中学 秦海地;惟实惟新 高效高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课改·课程·课堂 感动·感想·感悟[N];天津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丹莎;师生课堂有效交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6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红霞;在变动中寻求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嘉蔚;课堂教学公平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志红;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娟;教学时机:学生需要的满足[D];湖北大学;2012年

4 张凌南;叙事教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彩霞;非规范性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柴逢国;对建国后(1949—1999)教育方针价值取向演变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10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0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0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