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学习初探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学习初探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了跨文化学习的外延界定,从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出发,探索了基于新学习观的跨文化学习分析框架,而后从知识的意义支持、行动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沟通对于学习和行动系统的有效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学习者面对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跨文化学习 知识建构 情境学习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学习科学新进展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影响——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例”(课题批准号:DDA120192)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跨文化学习:内涵与外延 含几乎所有可能的学习时,对于“跨文化学习”的探讨反而会失去针对性。“跨文化学习”研究的核心仍是跨越不同国}0社会文化的学习。这里主要包含两种慨,-是学习者身处不同文化背景}0家,二是学习者生长生活棚-国家,但是其的文化同自己原先生活环境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2 张静;;工作场所学习与情境学习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年01期
3 曲佳;何朝峰;;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4 张世波;;WebQuest:基于网络的情境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3期
5 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建构社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SILE/Knowledge Building”项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7期
6 韩菁菁;柴孝月;;课程BBS对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谢海波;;网络教师共同体知识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8 邢强;现代认知派对情境学习和建构学习观的批判[J];教育导刊;2000年Z2期
9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陈Z,;;知识建构:认知与技术的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王军武;梁照飞;许如聪;陈权;管小娜;;情境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余勇;;厌学情绪的归因分析与辅导策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潘晓南;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N];光明日报;2006年
3 ;放手·调动·评价[N];中国教师报;2010年
4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于春祥;预习“金点”[N];中国教师报;2011年
5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李长萍;积极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6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沈雪梅 朱文君 何家玉 本报通讯员 邢晔;新老“金花”相映红[N];南通日报;2010年
8 王小兵;新课程呼唤“牧羊式”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晓曹;别具一格的校庆[N];吉林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钟伟 郜云雁;“四融合”理念欲拨开学校信息化迷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陆晓红;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7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t,
本文编号:931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