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归因风格、宽恕及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01:2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归因风格、宽恕及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归因风格 消极归因风格 宽恕 攻击性


【摘要】:宽恕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品质,最初的研究起源于国外,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得到初步发展。在国内,大学生由于特定的地位及面临的压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修订Mullet大学生宽恕问卷,对大学生的宽恕、归因风格及攻击性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探索。 在本文中,根据研究目的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框架。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修订Mullet大学生宽恕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90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验证。主要结果如下: (1)中文版Mullet宽恕问卷的结构与英文版Mullet宽恕问卷因子结构一样。它主要包括持续的愤怒、迫于压力的宽恕及自愿的宽恕三个因子。 (2)在消极归因风格上,理工生、文科生、艺体生存在显著差异,文史生得分最高,理工生次之,艺体生最低。在积极归因风格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非独生大学生积极归因风格显著高于独生大学生。在积极归因风格上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积极归因风格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3)在总体宽恕水平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宽恕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4)在专业类别上,理工、文史、艺体的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差异,文史专业的大学生的攻击性显著高于理工科专业。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大学生的攻击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大学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在攻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攻击性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5)积极归因风格与消极归因风格、宽恕正相关显著,与攻击负相关显著;消极归因风格与攻击、宽恕正相关显著;攻击与宽恕负相关显著。 (6)积极归因风格对宽恕正向预测作用显著。积极归因风格对攻击负性预测作用显著,消极归因风格对攻击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宽恕对攻击负性预测作用显著。 (7)宽恕在积极归因风格与攻击之间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宽恕在消极归因风格与攻击之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积极归因风格 消极归因风格 宽恕 攻击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5;G4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1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1-24
  • 1 宽恕11-16
  • 1.1 宽恕的概念界定11-12
  • 1.2 宽恕类型12
  • 1.3 宽恕的研究方法12-14
  • 1.4 宽恕的影响因素14-16
  • 2 归因风格16-19
  • 2.1 归因与归因风格的界定16-17
  • 2.2 归因的理论17-19
  • 2.3 归因风格的研究方法19
  • 3 攻击性19-22
  • 3.1 攻击性的界定19-20
  • 3.2 攻击性的分类20
  • 3.3 攻击性的理论20-21
  • 3.4 攻击性的研究方法21-22
  • 4 宽恕、归因风格及攻击性的关系22-24
  • 4.1 归因风格与宽恕的关系22-23
  • 4.2 宽恕与攻击性的关系23
  • 4.3 归因风格与攻击性的关系23-24
  •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24-27
  • 1 问题提出24-25
  • 2 研究内容25
  • 3 研究假设25
  • 4 研究模型的假设25-26
  • 5 研究意义26
  • 6 创新之处26-27
  • 第三部分:宽恕问卷的修订27-33
  • 1 研究背景27
  • 2 宽恕问卷的初测27-30
  • 2.1 宽恕问卷前期项目的拟订27-28
  • 2.2 宽恕问卷的初测样本28
  • 2.3 宽恕问卷的初测工具及方法28
  • 2.4 研究结果28-30
  • 3 宽恕问卷的正式施测30-33
  • 3.1 宽恕问卷的正式样本30
  • 3.2 宽恕问卷的测试工具及方法30-31
  • 3.3 研究结果31-33
  • 第四部分:大学生归因风格、宽恕及攻击性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33-49
  • 1 研究目的33
  • 2 研究假设33
  • 3 研究方法33-35
  • 3.1 被试33-34
  • 3.2 工具34
  • 3.3 数据分析34-35
  • 4 研究结果35-49
  • 4.1.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特点35-37
  • 4.2 大学生宽恕的特点37-39
  • 4.3 大学生攻击性的特点39-42
  • 4.4 大学生归因风格、宽恕及攻击性的单变量回归分析42-46
  • 4.5 大学生归因风格、宽恕及攻击性的三者关系46-49
  • 第五部分:讨论49-54
  • 1 大学生宽恕问卷的修订49
  • 2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基本特点49-50
  • 3 大学生宽恕的基本特点50
  • 4 大学生攻击性的基本特点50-51
  • 5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宽恕的关系51-52
  • 6 大学生归因风格与攻击的关系52-53
  • 7 大学生宽恕与攻击的关系53
  • 8 宽恕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53-54
  • 第六部分:结论54-57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54-55
  • 2 研究的局限55
  • 3 研究的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61-68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8-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伟;中学生宽恕风格的发展及其与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动机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文新,王益文,鞠玉翠,林崇德;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4 何一粟;李洪玉;冯蕾;;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5 罗春明,黄希庭;宽恕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6 喻丰;郭永玉;;自我宽恕的概念、测量及其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7 傅宏;;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8 李兆良;;国外关于宽恕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2009年03期

9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1期

10 王金霞,王吉春;宽恕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苗苗;高中生宽恕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3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3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