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术对话:中美课程教学的透视与比较
本文关键词:中外学术对话:中美课程教学的透视与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与教学 基础教育改革 学术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 新公共管理 学校文化 美国学校 教学论研究 美国教育 概念
【摘要】:2013年4月12—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之"国际知名学者讲学"项目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课程与教学系原系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知名学者托马斯·S.波克维茨(Thomas S.Popkewitz)教授前来北京讲学,并就相关感兴趣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学活动共举行了三场学术报告和两场中外学术对话。学术对话活动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本陆研究员(下文简称王)和托马斯·S.波克维茨教授(下文简称汤姆)之间展开的。①第一场对话的主题为课程与教学的概念理解,第二场对话的主题为中美基础教育改革。现把对话内容整理成文刊发,以飨读者。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 基础教育改革 学术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 新公共管理 学校文化 美国学校 教学论研究 美国教育 概念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课程与教学概念:不同的理解与共同的特征王:感谢汤姆先生来我院讲学,很高兴我们有机会共同就全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从各种资料看,全球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可以区分出一些不同类型,如英美型、欧陆型和东方型。在不同地区,关于课程与教学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启标;;非洲基于教育公平的社区学校运动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9期
2 张斌贤;;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晓谕;中国需要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4 ;“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J];基础教育;2011年01期
5 丹兰;启迪;;“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实践取向:对话施瓦布及芝加哥学派的传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7期
6 王强;;走进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个案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2期
7 解艳红;;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简析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8 尹弘飚;;重返课堂 面对实事——评《课堂研究概论》[J];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9 王鉴;;近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10 张红霞;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唐;王丽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网络化条件下高中生自主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姚永强;;生均经费递增法——保障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一种设想[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丽霞;;从中美教育的互动谈基础教育改革应坚持民族性[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郝春东;陈会昌;;当前中学生对师生间直呼姓名做法的访谈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周华英;;谈谈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东海县实验中学“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课题组工作计划[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7 ;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8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陆;佐斌;;教师教育幸福量表的编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庞锦艳;;实施科教兴垦战略 推动教改的发展——巨浪牧场教育发展初探[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朝宏;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建立有序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如何管好用好名师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黄妙英;广西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N];广西日报;2002年
4 记者 尹鸿祝;努力开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潘满库;基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N];山西日报;2003年
6 柳海民 孙阳春;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N];光明日报;2005年
7 记者 尹鸿祝;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加快推进素质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汪大勇 袁新文;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余闯;老师频频向家长“告状”该不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侯红武 荆俊杰;太原基础教育改革盘点[N];山西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侯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朝珍;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琛;促进学生优长发展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伟;弘扬“和谐理念”:全面探索基础教育公平实现的新路径[D];南昌大学;2008年
2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江野军;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张秋慧;“理解”课程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红燕;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6 易莎;学生潜能开发与基础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洪健峰;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艳君;后现代主义学生观评析[D];西南大学;2009年
9 郭江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女童基础教育的扶持[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叶秀丹;教师即课程:价值与可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3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3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