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学 课程结构 内容设置 研究方向 实习实践
【摘要】:美国是教育技术的发源地,在全世界教育技术学专业处于领先地位。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研究方向、实践实习几个方面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的设置做了细致的分类统计与分析,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美国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和专业课程设置在个性化学习、评价体系、课程比例等方面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课程结构 内容设置 研究方向 实习实践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教育技术学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学科。中国正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而在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方面美国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对于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多差异,课程设置的异同不仅决定了专业的不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宁玉文;高岭;马力;高东怀;;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方案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2 兴乔;新城;;教育技术装备理论建设的开拓者——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艾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01期
3 刘军;赵宇;;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定向分析[J];教育探索;2006年11期
4 陈列尊;陈卫东;;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工程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2期
5 张秀敏;王永锋;;中外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6 方圆媛;刘美凤;;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绩效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9期
7 华帆;;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研制工作会”在浙江大学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6期
8 马志强;;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清华大学举办[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9 ;清华举办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10 锡斌;;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清华大学举办[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际平;;教育创新必须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蒋士会;;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历史透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五中心理教育课题组;;教育行动研究:由被动科研走向自主科研——南京五中心理教育研究的转向[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罗晓燕;;学生眼中的心理辅导课 心理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与建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张双楼矿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矿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6 苑文彪;;重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的建设[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建始一中"心育"课题组;;“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课题工作计划(2006年10月——2007年7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周雪梅;;学习不良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俊;陈建文;;不同水平的自尊者的自我妨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圣瑜;“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N];新华日报;2009年
2 记者 赵凤华;北京500万元资助教育科学课题[N];科技日报;2007年
3 袁大坤;教研课题的选择及其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纪秀君;四部门为何征集万道科学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吕达;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遵化市东新庄镇中学 张久标;试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7 本文整理 任生心;教师教育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5年
8 李陈续;教师教育要培养复合型高能力人才[N];光明日报;2007年
9 南海 整理;何克抗解读“教育信息化”[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李拴伍;给教师提供可选择的服务[N];中国教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慧敏;教育技术学专业评估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金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课外拓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丽红;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军;教育技术学专业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柳春艳;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晓霞;我国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基于五所师范大学的案例考察[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丽英;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任丽萍;中美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侯欣舒;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5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5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