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同一性 归因取向 关系研究
【摘要】: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指向未来的人格特点,是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交点。本研究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人格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人格心理学中选择了自我同一性和归因取向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法对1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归因风格调查问卷"。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显著,并且自我同一性整合程度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越高;(2)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不显著;(3)性别、年级、专业和未来时间洞察力、自我同一性状态以及归因取向相关不显著。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为自我同一性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归因取向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甚微。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同一性 归因取向 关系研究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时间洞察力分类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以及未来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 是个体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主要是对自我发展可能性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1,2]。大学时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学时代形成高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对以后人生的发展十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艳;;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5期
2 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3 张日f;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4 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5 吕厚超,黄希庭;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特征及研究焦点[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李亚真;叶一舵;潘贤权;;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7 黄希庭;未来时间的心理结构[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8 张建人;杨喜英;熊恋;凌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昕;;大学生对成年界定的认知评价[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李妍;;未来时间洞察力国内研究综述[J];才智;2012年02期
3 王书;;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4 谢闻麒;杨绿;;浅析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5 金哲洙;;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研究状况及趋势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陈坚;王东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7 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8 李祚山,尹华站;时间心理学的研究进展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丹;尹华站;李祚山;;时间解释水平理论研究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曹东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及教育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佩钰;施利承;马艳霞;;大学生坚韧人格与时间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宏;时间性前瞻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嘉梅;时间贴现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章璇;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伯约;时间顺序标码的层次网络表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志杰;时距估计年老相关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谈加林;时间洞察力中时间认知与体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毓婧;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成就目标定向、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春梅;福州市硕士研究生择偶焦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道深;中学校长自我时间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佳;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目标定向、学习成绩与师生关系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艳;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度调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齐鑫超;中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点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罗扬眉;时间自我态度的外显和内隐测量[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日f;关于青年期心理特征的中日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2 雷湘竹;彭欣欣;;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黄秋香;;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训练方式[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5 李艳红,许秀云;归因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4期
6 李文道;邹泓;赵霞;;大学生同一性发展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吕厚超,黄希庭;青年学生时间洞察力结构的初步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9 王树青;陈会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10 陈永进;未来时间透视及其与控制观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刘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亚真;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炜;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洙;;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研究述评[J];广西教育;2010年36期
2 吕厚超;黄希庭;;时间洞察力的概念演进与理论模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亓玉芬;张凯;彭翔吉;;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研究[J];运动;2011年06期
4 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5 刘霞;陈怀中;张珊珊;;浅谈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与学生学习定向的关系[J];硅谷;2008年21期
6 刘霞;黄希庭;普彬;毕翠华;;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7 董刚;;国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述评[J];人民论坛;2010年14期
8 金哲洙;;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研究状况及趋势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凌辉;张建人;黄续;熊恋;;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陈永进;;个体反馈寻求的基础和模式[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霞;黄希庭;;未来取向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杜文东;肖海雁;;医学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马娟子;;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周春燕;黄希庭;;时间距离对未来事件解释水平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永进;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定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晓蕾;自我同一性状态和自我呈现技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许艳杰;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春燕;时间距离对未来事件解释水平的影响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1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6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