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青海玉树震后儿童心理援助重建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5:44

  本文关键词:青海玉树震后儿童心理援助重建保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海玉树 震后 儿童心理重建


【摘要】:所有的灾难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地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都会受到灾难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对灾难有特殊的反应更容易受到灾难的伤害。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鼓励儿童青少年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想法及情感体验,给予恰当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及早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认知、情绪、行为统一适应当前的生活。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是他们开启新生活的保障,灾难发生时我们关注灾区的民众,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帮助也包括心理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心理重建保障是关键。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青海玉树 震后 儿童心理重建
【基金】: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青海藏区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S2011009)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前言2010年4月17日七时四十九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震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并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省各族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1]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磊琼;;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2 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杨彦波;;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立红;杜修力;陆鸣;李立云;温增平;李鸿晶;刘爱文;;5.12汶川地震中多层房屋典型震害规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2 侯宁;文杰;;基于系统化原理的地震自救箱人性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年22期

3 倪宏敏;;地震灾区儿童心理救助[J];才智;2008年19期

4 戴冰;张惠;;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刍议[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熊雁;王子明;骆晓峰;杜全印;孙红振;陈贤明;王爱民;;汶川地震69例骨科伤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6 吕海景;韩振坤;;公共艺术作品在灾后重建中的心理干预作用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海英;唐佶;;灾后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于冬青;;灾后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严文华;;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特点及思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袁欢;聂桂平;;灾害救助产品设计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选华;薛敏;周声海;王春红;;芦山地震个体心理风险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媛;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研究与汶川地震灾区社区居民心理应激状况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冯斌;龙门山后山大断裂带贫困人口问题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玉敏;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5.12”地震灾民心理危机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寇海霞;党的社会救助理论与地震灾后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延武;课余体育锻炼缓解地震重灾区中学生焦虑与抑郁之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4 周阳;灾后心理援助的系统动态学分析及管理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玉楠;抗逆力的运用—“末日疗法”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秋兰;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的“杭州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任清涛;突发灾难事件中现场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前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万建红;5.12汶川地震后灾民心理应激症状反应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乔天祥;抗争与无奈:乡村纠纷中的农民政治心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冉茂梅;基于地震避难行为心理的避难地空间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芹,贾晓明,李波,李林英;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非典后大学生小组心理干预研究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刘敏娜,黄钢,章小雷;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5期

3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4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马文有,徐广明,于振剑,孟雪梅,刘秀花,刘晓芸,李秀芝;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1期

5 樊富珉;SARS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模式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9期

6 秦虹云 ,季建林;PTSD及其危机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利;宗彪;;震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综述[J];管理观察;2009年10期

2 田仲煜;;震后开学,一个都不少[J];少年文艺(上旬版);2010年06期

3 刘建文;;震后医科大学生心理疏导方法与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09期

4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后我们该怎么办?[J];小朋友;2009年02期

5 曾凡敏;;“5·12”汶川地震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6 奚奕;;论震后成都地区博物馆的振兴与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赵小焕;;1例震后儿童惊恐症的心理治疗历程[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8期

8 唐勇;蔡茂华;杜维彦;;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网络财富;2008年10期

9 张爱平;李婷婷;;震后羌族传统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10 ;说法[J];人民文摘;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世舟;张令心;钟江荣;;震后爆炸的风险评价与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尤少燕;赖召安;;浅谈震后的综合治理[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3 刘志坤;黄金莉;;汶川震中区震后波速变化——基于三分量噪声互相关的结果[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4 黄晓萍;朱介寿;曹家敏;傅莺;;汶川Ms8.0震前震后活动性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为涛;甘卫军;;汶川地震震后应力场转移与余震触发的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杜方;闻学泽;张培震;;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武林;;浅议5·12地震中政府的环保行动[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杨谦;;震后灾区剧团的建设与发展[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9 吴永;何思明;罗渝;;震后裂缝危岩体的失稳机理与诊断方法[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继元;翟国方;张晓丽;王磊;;震后原地重建城市空间重构一般规律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口述 本报老记者 李忠民 整理 本报记者 苏晓梅;李忠民:震后报道就是冲锋号角[N];天津日报;2009年

2 侯静 张厚美;广元出台震后环保发展振兴规划[N];四川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敏敏;众志成城震后会理道路换新颜[N];凉山日报(汉);2009年

4 上教留学高级咨询顾问 陈小牧;震后追击:日本留学悄然变革中[N];文汇报;2011年

5 记者 刘亮明;震后包头改善居住环境成为范例[N];人民日报;2001年

6 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昔日震后“孤岛” 今日希望“腾飞”[N];中国社会报;2008年

7 记者 谭丽莎 徐民;台商震后投资成都热情不减[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徐瑞蔓;呈现震后的“涅i弥厣盵N];青岛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明禄 通讯员 成国勋;“暖暖地度过震后首个严冬”[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罗英 陈义刚;成都局“四步”推进震后经营工作[N];华中电力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锋;岩石圈介质结构的不均匀性对地震同震、震后位移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兰双双;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汪建军;同震、震后和震间应力触发[D];武汉大学;2010年

4 石文磊;第一部分:糖皮质素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下丘脑视上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兴奋性突触调节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汶川大地震后二年北川中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瑜;2011年日本宫城大地震对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2 李松;震后公路边坡崩塌灾害分类与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郭雅娟;震后孤儿监护家庭的需要分析与社会支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许昭平;震后快速判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解文峰;震后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预测[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黄皓;南方公路隧道震后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钟志新;基于脆弱性的震后交通应急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瑕;震后儿童疗伤玩具的设计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志鹏;地震伤亡发生分析与预测[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刘强;国家介入与村民行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3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63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