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混合式学习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开发——以《小学教育学》网络课程建设为例
本文关键词:高校混合式学习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开发——以《小学教育学》网络课程建设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e-Learning 课堂教学 混合学习 网络课程
【摘要】:混合学习是将e-Learning与课堂面对面教学融会在一起的整合式学习。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混合学习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一个新的方向。混合学习包涵着学习对象、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的混合。该文通过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主干课程《小学教育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探索,认为混合学习式网络课程在研制上需要遵循"内容导向性""活动多样性"和"要素整合性"的创新原则,在教学设计上应该包括"课程内容的分类组织""学习资源的精心选择""教学活动的灵活组织""教学评价的多样开发""教学互动的多层建构"和"教学管理的人性设计"等,在模块结构上可以建设为"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教学评价""教学互动"和"教学管理"等模块。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e-Learning 课堂教学 混合学习 网络课程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新中国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的文化哲学清理与建构”(项目编号:08JDXM8800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后期资助项目“学习化课程论稿——课程文化哲学初探”(项目编号:GD10HJY01)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互惠性院校协作式‘学训研’共同体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11JGXM-ZD)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G62-4
【正文快照】: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一股e-Learning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人们期盼用e-Learning来改革或代替传统课堂教学。然而,到了90年代末,人们发现风靡于全球的e-Learning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有效,教育质量出现了不升反降的“怪象”。人们开始反思学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曾文婕;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卫红;段兆兵;;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2 申仁洪;合作活动学习:基本理念与实现样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黄甫全;曾文婕;陈冬梅;孙福海;;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以“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4 王文岚;黄甫全;;小学教育硕士课程中开展合作活动学习的探索[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5期
5 曾文婕;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教育硕士课程的教学样式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5期
6 曾茂林;;建立Agent实训教学系统破解高师教育实践困境[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7 曾文婕;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2期
8 黄甫全;;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2期
9 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尹睿;;情景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批判:校本学习研究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瑞;陕北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延安大学;2011年
2 张燕;英语小报制作的合作学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孔翠;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涵;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钱海锋;化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周蕾;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魏昌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保沣;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殷晓琳;合作学习在高校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申仁洪,黄甫全;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3 申仁洪,黄甫全;学习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价值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7期
4 黄甫全;;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京凤;梁彦庆;黄志英;;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8期
2 郑彬;盛群力;;网络课程及其有效设计的六项原则——e-learning国际著名专家克拉克与梅耶的观点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3期
3 张伟平;唐章蔚;;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学习[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6期
4 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6期
5 陈捷;;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崔革;;拓展教育博客作用的探索[J];理论界;2011年01期
7 ;“e-learning大讲堂”资讯[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1期
8 刘伟彦;刘斌;;E-learning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15期
9 张晴;张来春;;网络学习适合所有人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11期
10 田冶;吴玲;王小丹;;卫生统计学网络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冽;李泰峰;;通过混合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2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3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5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6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鄢晓英;雷俊丽;;探讨课堂提问[A];第十五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工程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崔丽霞;小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N];莱芜日报;2009年
3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鲍仁;课堂改革:催生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文化[N];泰州日报;2011年
5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6 严永梅;课堂教学要有“厚重”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特级教师 金哲民;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谨防几个误区[N];黄冈日报;2009年
10 山东省平度实验小学 刘炳喜;课改下更需要课堂秩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钦;基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艾辉;关于构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李云文;混合学习用于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相霓;网络课程中知识点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瑞霞;基于课型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春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组织方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瑞娥;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梁燕飞;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晓源;网络课程《摄影》的设计、开发和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81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8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