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的现状调查
本文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的现状调查
【摘要】: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容易引起小学生寂寞、孤立、无助等不良情绪或者难耐的精神空虚感。本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以及寄宿制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孤独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孤独感 农村寄宿制小学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很多寄宿制小学学生进入学校后,由于很少甚至无法与父母等进行联系,往往缺乏必需的情感交流,导致寂寞、冷落等不良的情绪体验,加上农村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情感世界成了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盲点。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2 周宗奎,范翠英;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3 石庆馨,王争艳,张侃;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艳;张哲华;;同伴接纳、友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王金娥;李月;;农村儿童孤独感现状调查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黄玉芬;李伟健;;初中生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缪周芬;;小学儿童性别认同的调查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6 高旭;王元;;同伴关系:通向学校适应的关键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杨远波;张军;刘艳丽;;我国儿童社交焦虑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8 于绪丽;;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9 万晶晶;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黄广文;苏林雁;马敏;胡建阳;刘艳萍;;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及伙伴关系初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李大维;学前教育经历、家庭环境特点与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建军;合作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实训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欧阳艳;城市公园绿地中儿童游戏场地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倩倩;小学高年级儿童人际交往专题的教案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庆华;高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学校人际环境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卢笳;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业成绩与其发展背景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敏;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社交焦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占红;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及其与自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春霞;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2 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李传银,檀立,刘娅俐;大中专生孤独、抑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4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6 周宗奎,范翠英;小学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7 张志群,郭兰婷;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5期
8 许冬;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千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陈会昌,谷传华,贾秀珍,双赫,饶锋,任芳,张荣华,单玲;小学儿童的交友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3 张雪琴;大学生孤独感的分析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8期
4 李玲;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刘芳;刘世瑞;;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0期
6 薛桂英;赵小云;;论中国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7 谷长芬;王雁;曹雁;;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8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赵淑娟;王卫平;;当代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安华平;李辉;魏红权;;孤独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阿勐;刘宣文;;大学新生的移动电话使用对入学后孤独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黄国萍;;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与孤独感的关系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马利艳;雷雳;;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晓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嘉玮;崔光成;张冬冬;;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丘立才;;毛泽东诗词中的孤独感[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9 曲可佳;邹泓;余益兵;;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能力、人格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贤;走出孤独的困境[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2 余川;老人“话疗”少不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范川凤;孤独与救赎[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王素霞;孤独催人老[N];保健时报;2005年
5 记者 黄秀丽;35%农村老人孤独感强烈[N];北京日报;2005年
6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是明启;走出暮年丧偶阴影[N];健康报;2008年
7 副教授 黄陂;怎样消除孤独感[N];家庭医生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黄永明;孤独的代价[N];南方周末;2011年
9 代建芳;如何让孩子减少孤独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丁小希 王悦 高原;需要跃过“心慌”这道坎儿[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景晓路;航天模拟环境对小组心理的影响及干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4 王啸天;老年慢性疼痛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高利平;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晓蕾;未婚男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周泓;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淑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实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菊英;初中生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瑞;研究生学业拖延、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罗春燕;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亚灵;西藏班中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2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9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