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教育研究的本体论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08 22:09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研究的本体论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研究 本体论特征 主体-客体


【摘要】:教育研究在本体上强调以人为本、主客统一与文化境脉上价值有涉,这些都使得教育研究成为一种主体性的表达。教育研究的本体论特征让我们能够确立正确的方法论;反过来,我们也能在活的教育研究中反观并修正教育研究的本体论,主要体现为摒弃"主客二分"和理性独断的思维,突出主体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动性,倡导探索适合教育研究的新范式以及在现实研究中不断认清教育研究的本体。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教育研究 本体论特征 主体-客体
【基金】:孙振东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研究方法论流派梳理与学科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DAA0901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本体论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人类从本体论出发构建哲学体系。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性的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作为现代社会主要的哲学流派,西方传统哲学、后现代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在本体论上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西方传统哲学主张物质本体论,强调“在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应强;;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兼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2 彭洲飞;;后现代的“反本体论”与“以人为本”的实践本体论——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特征的对比考察[J];理论导刊;2012年02期

3 刘云杉;走入日常生活的教育社会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惠;;试论高校文化力的提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李兵;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探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4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戴剑;张振华;;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6 蒋凯;;教育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的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石隆伟;;哲学视野下的方法论与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李芒;;学习生存性视域中的信息化学习方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素亚;;激发情境让作文焕发生命的色彩[J];才智;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试论“重新认识”教育思想史的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9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钦忠;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义及其哲学依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锴;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8 姜健;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邓昭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吕金梅;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I.普利戈津,亦舟;不稳定的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2 吴黛舒;;文化学和教育学中的“文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g,

本文编号:99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9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