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声乐教育的科学性
[摘 要]声乐是门抽象的艺术科目,它是用人声和音符、旋律来表达语言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目前,全国的声乐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仍存有一些问题。真正的声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有关声乐的知识技巧、修养与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为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注意从学生状况和心理、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安排等方面开展声乐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把声乐教育的科学性落实到位。
[关键词]声乐;声乐教育;记忆
一、对声乐的认识
声乐与器乐是音乐作品的两大类,二者共同构成了音乐表演艺术。音乐多以感情语言形式出现,以致长时期内,声乐一直是主要音乐。于是人声就是最早的乐器了,虽然声乐与语言具有共同特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量与节奏,均由声带发出,用于表达意义与感情。但是在声乐中,更加重视感情表现与声音的充实、悦耳,从而更具美感。即使到了中世纪,声乐与器乐在许多地方因含世俗因素太多而受教会排斥。正式的、主流的音乐艺术仍然是声乐。文艺复兴以后,纯器乐和由器乐伴奏的歌唱、戏剧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声乐因其简便而富于感染力,始终受到人们关注与喜爱,著名歌手往往比著名乐手受到更广泛的欢迎。即使在现代,在各国,包括我国的民间、社区以及中小学音乐活动中,声乐教育也始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许多人用唱歌来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甚至参与歌手选秀活动。声乐其实是门十分抽象的科学知识及课程。它并不像钢琴、吉他、架子鼓等乐器那么形象直接,也正因此,全国除了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声乐氛围浓厚外,在南方地区,只有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声乐氛围比较浓厚。面对这样的局势,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教声乐的教师们首先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声乐艺术,学习这门艺术可以做什么,怎样进行科学规范灵活的学习等问题。
二、声乐教育应当注重科学性
声乐教育是指有关声乐的知识技巧、修养与审美趣味的传承过程。它涉及到相关的科学知识、发声技术、表演艺术与艺术欣赏。目前声乐教育中所传递的科学知识主要是物理声学与生理学知识。虽然有的声乐教师曾在音乐师范系学习过教育心理学,并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但由于声乐专业出身的教师通常不懂心理学,而师范出身的教师单方面的心理知识运用又不同于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教育心理学毕竟不是声乐心理学。所以,声乐教育迄今缺乏专业心理学的支持。不比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它们已分别建立了支持专业教育的艺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对声乐心理的重视不足与研究不够,使得当前无论在专业院校还是在义务教育、社区活动中,声乐教育都存在重技巧轻理论、重生理因素而忽视心理因素的问题倾向。这种倾向是声乐历史上形成的,在过去虽具有合理性,但今天却已成为阻碍声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源。那么,以下就是笔者对声乐教育的科学性问题进行的一些简论。
1.学生条件方面。所谓科学的声乐教育,首先学生要有适合培养的条件,再加上自己的兴趣才能学有所成。那么,条件因素包括:领悟力、接受力强,学生若有比较强的领悟力和接受力,就能触类旁通,独立自觉地分析声乐课上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良好的音质、音域,学生若有好的音质、音域,则可以略微快速地掌握呼吸、发声的方法,并把中低音和高音三个声区进行平稳练唱以达到气声结合的目的,从而缩短学习时间;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任何学问的深入了解都要学生刻苦、认真钻研、勤于思考和总结,学习好声乐必须能够做到先思考,再练习;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乐感,学生最后要以文化素养作为基础,乐感和节奏感为核心去掌握歌曲的谱面知识(调号、旋律、节奏型等)内容,了解歌词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意图等,用自己的感情投入演唱,促使学生更到位地完成作品。可见,学生的条件是声乐进行科学教育的先决因素。
2.学生训练方面。笔者个人认为学生的训练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要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对声乐很有兴趣,但没有适合培养的条件。那么就不应该硬撑,应当合理调整专业训练方向。以上是前提,接下来的是学生和老师的配合要默契,严师出高徒的“严”并不是一定要每个老师都发脾气,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因人而异,不主张课上用过激的语言来对待学生。但学生严重违反纪律,可以采取暂时冷处理,课后谈话。另外,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状况都不一样,建议学生满15周岁再学习规范的声乐艺术比较好。声乐学习还要在课堂至课外加强气声结合练习,稳定呼吸状态,找到声音的共鸣位置等。这些目标的达到离不开学生的自觉和学生的身体体质。可见,学生的训练是声乐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3.课程设置方面。除上述两方面外,课程安排上也有讲究。声乐课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不宜安排太多,凡真正适合培养的主修生平均每人一周两节单独课就够了。采用一对一的模式比较有效果,课堂纪律也能维持好,学生也乐意上好每堂课。而且声乐课不要安排在晚上,应当安排在白天。至于学生练声就靠自觉了,每日有规定时间自觉去琴房练声:如早上七点到七点半,可以练习呼吸、发声、歌曲等。下午则可以用五点半到六点,同样练习呼吸、发声及歌曲等。晚上可以用八点到九点继续练习科学的呼吸及发声状态。一周除上固定课外,还要设置每周一次大回课,就是到舞台上让学生展示平日所学曲目,可以用钢琴伴奏,也可以用伴奏音乐。总之,让学生有一种寓教于乐的感受。由教师指导学生的舞台气质和表演,加上早上、黄昏及晚上的自觉训练,可见,课程的合理设置也是影响声乐科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4.教学管理方面。要使学生学好声乐艺术,除了教师用心教育外,班主任也要监督管理,政教处对于违反校规和教学纪律的学生也要严格管教。这样,三点一线统一好,才会对教育工作带来便利。因为一个好学生的产生和许多因素分不开,如家庭环境、家长意识、校园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等,缺一不可。所以好学生的出现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学生自己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这就充分说明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力度也是直接影响声乐学科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记忆因素对声乐教育的作用影响
记忆因素在声乐科学教育的进行过程中也有很大作用。笔者从这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声乐教育中有两类重要记忆:一类是与嗓音的发声官能技术相联系的基本感觉记忆,另一类是把艺术创造的因素与技术因素相统一的艺术表演的记忆。记忆可以积累而形成教养,还可以通过提炼成为直觉与灵感的资料。而教养对于音乐理解与欣赏,直觉与灵感对于艺术创造均关系重大。记忆可以分为学习、保持与记忆三个阶段,其中记忆阶段又可分为回忆与再认。因此对资料的学习和对作品的音乐分析,会通过保持而影响到技术的掌握和节目的表演。记忆中的回忆,有助于迅速重新学会被遗忘的技术与音乐。再认不像回忆那样必须发现其客体,才具有便于转移的特征。在声乐教育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过的声乐作品中再认曾经学到过的技术与音乐成分,来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新作品与声乐实用技术。
本文编号:13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