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学论发展之路及启示
[Abstract]:Teaching theory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and gradually formed three major schools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nearly 300 years: Germany, America and Soviet Union. An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various schools can provide an instructive reference for the pioneering and progressive reform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work in China at present.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research of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that it i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eaching theory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deeply, to draw nutrition from psychology, to carry out the guidance and summary of the meeting pertinently, and to practice the profound basic skills of philosoph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heory in the West.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对教学的理解及其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3 王佩雄;从教师权威、儿童中心到课程结构——略论近、现代西方教学论发展的若干启示[J];外国教育动态;1982年04期
4 苏丹兰;;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主题的变迁:特点、问题与前瞻——基于1981—2012年《课程·教材·教法》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3期
5 周谷平;叶志坚;;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一个跨越世纪的回望[J];教育学报;2006年05期
6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孙长顺,陈怀祥;“3B”——英语素质教育的建构主义途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陈琦,张建伟;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许建美,李刚;“探究——发现”教学探微[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高明海;王保谦;靖晓英;;高等数学模块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探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陈浮;;构建主义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才智;2009年22期
8 王艳华;;浅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才智;2010年06期
9 洪永青;;基于问题解决建构科学知识的探索[J];成才之路;2008年12期
10 李春霞;;技校中教学的思考:支架式的教学方式[J];成才之路;200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开胜;;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折中主义教学法(英文)[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闫伟;;制造“冲突”与转变错误概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韦立东;;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提高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效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林锋;组织内部情绪表现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多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课中的应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赵桂芝;基于平衡思想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小琴;研究生英语有效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潘秀菊;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翠娥;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春刚;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江;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玲;法学教育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友君;改进学习方式:初中学生语文笔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朗,叶志坚;王国维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导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李文英;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日本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周谷平,徐立清;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安富海;;我国教学论研究:构建体系抑或关注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5 王坤庆;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6 张广君;教学论研究与发展的困境、盲点和误区[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7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上)[J];教育研究;1998年12期
8 张定璋;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1期
9 田本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10 贾韫武;试论赞科夫对苏联传统教学论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文信,单余岱;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10期
2 ;有效教学的理念[J];教师之友;2002年05期
3 何丽君,唐玉光;教学环境创设:高校有效教学的保障[J];现代教育论丛;2005年05期
4 童均;;如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5 冯业勇;;关于“大语文”教学观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6 王静婉;;教学理念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7 张梅珍;;启发性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8 赵翠明;;在预设与生成中领悟教学:浅论教师的教学机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9 黄梅;;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案例编写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2期
10 王效明;;教学反思的类型及其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和平;创新教育的教学观[N];中国信息报;2011年
2 山东省沾化县利国乡利国实验学校 王秀英;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3 确山县盘龙镇中心校 张志国;教师要树立素质本位教学观[N];驻马店日报;2005年
4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卫华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丁正后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学 耿昌福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陆利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让教育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莱芜市实验小学 张英啸;在开放的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N];莱芜日报;2007年
6 牟为姣;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实施[N];吉林日报;2010年
7 韦国华;何成师;构建全新实践教学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唐山市第五十九中学 赵惠琴;浅谈“寓教于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9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永敏;数学类师范生制定与实施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小荣;学生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许萍;论教学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论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史俊;教学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0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7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