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开课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Abstract]:Positive network open course is a public education course that disseminates and shares global high-quality resources with the purpose of shar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s the main medium.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relatively single teaching mode. The exemplary nature of the online open class fully shows the new teaching concept, rich teaching content and vivid teaching form;The research nature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is reflect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open course before, in the course and after the class;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is embodied in that the open class has the positive role of lead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ople lear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岸;汪岩;;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18期
2 李京京;;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3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文斌;;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运用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0期
2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高琳;宋学峰;徐晶;;多维视角下的中美远程教育比较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07期
4 李艳;Kim E.Dooley;James 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1期
5 成冬梅;孙洋;;让精品课程成为“淘课族”的选择——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年02期
6 陈丽;曾广翘;柯家海;;《远离呼吸系统疾病》精品视频公开课制作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12期
7 王心语;;浅谈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发展现状及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12期
8 金龙;王兴举;;网络公开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作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圣河;真实:公开课的生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丁兴富;远程教育比较研究的分类学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5期
3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4 肖俊洪;李青;李爽;王龙;朱肖川;胡志金;张创伟;朱祖林;;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四)[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2期
5 王龙;;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6 张华;;足不出户上哈佛[J];国际人才交流;2011年01期
7 李陈岚;;浅谈网络公开课与高等教育发展[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8 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年07期
9 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贾义敏;;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商报记者 晓雪;[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 记者 仇逸 俞菀;[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长春;王淑荣;;多媒体CAI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4期
2 沈远平;浅谈MBA管理沟通课程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2期
3 吴玉萍,刘桦,王素玉;教学多元并行 改革同步推进[J];教育探索;2002年04期
4 蒋凤玲;构建“交流一互动一探究”的物理教学模式[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刘红霞;关于我校会计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6 赵寅;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陈汇;“两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6期
8 范士友;浅谈“两课”教学中的几种结合[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张伟光;“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查[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何开进;“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浅谈[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守艳;;分层教学——素质教育下的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陈媛;;教学需要积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张季;田晓丽;;多媒体教学“弊端”分析与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4 平旭;;论“两课”有效教学之特征[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佘双好;游洁;;大学生对“两课”教学的认识与评价调查分析[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彦;;将化学研究的前沿引入《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中[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秀丽;;成为“学困生”的朋友——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熊友华;;“两课”教学实效性刍议[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张国宏;;试论有的放矢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娟;;关于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尝试[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 适;对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厚清秀 (作者单位:安定区大城小学);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N];定西日报;2007年
3 周振国;办学之“纲”育人之“魂”[N];解放军报;2007年
4 李元卿;带着感情来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云南省文山州教育科研所 刘云;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图案课教学浅见[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玉华;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N];周口日报;2009年
7 大方县大山乡松鹤小学 陈旭;试析分层推进与指导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N];毕节日报;2009年
8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缑昊斌;生物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N];甘肃日报;2009年
9 合江县白沙中学校 王江;浅议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N];泸州日报;2009年
10 滨海县明达中学 赵加军;追求卓越 创新发展[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窦东友;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燕;农村中小学田野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鸿英;小教专科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严亚琴;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马美宏;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章帼;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春玲;诵读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敏;中职卫校职业素养取向的语文教学探索及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文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娜;语文教学的游戏性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笳;高中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7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0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