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9 18:44
【摘要】:面向农村教学点开展同步互动混合教学,是破解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难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实施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情境化学习理论为依据,分别提出了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互动多元化与课堂协作情景化设计思路,并结合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与教学信息在各要素间的流向,设计了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应用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组织机制与实施措施,并以访谈为主要方法对该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文内图片: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图片说明: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Abstract]:To carry out synchronous interactive mixed teaching for rural teaching poi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ven classes and poor classes" in rural teaching points and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how to better organize and implement the synchronous interactive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for rural teaching points,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chronous interactive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rural teaching points, an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s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classroom cooperation situation of synchronous interactive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among the various elements, the structure framework of the synchronous interactive mix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riented to the rural teaching points is designed. Taking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Xianan District in Xianning City,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ode with the interview as the main metho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JZD044)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向东;;EduVClass同步课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宋乃庆;杨欣;李玲;;以教育信息化保障城乡教育一体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3 杨德生;;网络课堂和传统面授课堂的融合——中美师生实时同步互动学习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崔允o7;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7期

5 王成端;顾玉林;;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旭辉;张振华;;论我国学校体育新课改的超越与缺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查有梁;;三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永进;范爱华;;高校工科数学的异同步交错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认知模型构建——基于复合研究范式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袁南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促进我院教学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李淼;;对教师职业角色转换的思考——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北方经贸;2011年12期

7 朱捫雄;王向晖;;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对《非物理专业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解读之三[J];物理与工程;2009年06期

8 张筱兰;马娜;;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教师协作学习架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5期

9 刘卉;;高中英语三位一体写作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8期

10 孙爱蓉;陈峥;;即兴创作:后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教师行为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5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标;西南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潘瑶珍;科学教育中的论证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越岭;虚拟中的交互: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寒冰;数理—逻辑概念发生过程中训练的有效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娟;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冬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性知识创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晓君;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凯东;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共同体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7 陶蜀琴;关于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毅;社会建构论对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评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明;欧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2 黄宜梁;论小组协同学习法——再论开放学习方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2期

3 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张建武;赵国庆;张榕玲;;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胡勇;;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胡东芳;论“课程共有”——对中国特色课程政策模式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7 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周海涛;;基于师生视角的大学课程实施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9 李玲;宋乃庆;龚春燕;韩玉梅;何怀金;阳泽;;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J];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黎;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1期

2 李德才;应用多种教学媒体 倡导交互教与学模式——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刘强,黄小平,万新祥;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1年04期

4 罗孝银;多媒体CAI教学模式的探讨[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陈仅;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胡新宇;略谈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问题[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李洪钧,关宏臣;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曾刚;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胡柏新;多媒体与多媒体教学[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赵静;浅谈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时荣;潘晓燕;;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杨远琼;;立足科学探究 整合教学媒体[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黄晓虹;;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4 张瑞华;;浅谈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评价[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刘斌;朱建农;;会计多媒体教学与教改创新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兰永国;;让网络与教学牵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8 胡学芳;成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多媒体教学[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叶光华;张益鹄;喻林升;;高校病理课教学系统性质控的初步研究[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云;;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立言;变教学软件为认知工具[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申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贵州政协报;2008年

3 河南省太康县第三高级中学 王松;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N];学知报;2010年

4 山东省邹平县黛溪中学 弭建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N];学知报;2010年

5 梁山县职业中专 赵登孔;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材的有机整合[N];学知报;2010年

6 江西省上高中学 李坚;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负面影响[N];学知报;2010年

7 徐长青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华国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嘉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小学数学教育专家;简约教学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宁都县对坊中学 温旱冬;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N];学知报;2010年

9 贵定县凤凰小学 曾冰芝;浅析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性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10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 许憬;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 系列之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春华;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教学媒体应用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罗江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凌南;叙事教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玉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魏保华;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贤英杰;多媒体教学艺术美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岚;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群;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邢倩;多媒体教学中的干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于海洋;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2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12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