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08:29
【摘要】:综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源远而无断流的五千年灿烂文化独居世界,古代中国也长时期领先世界诸国的发展。而君子是中华民族的人格典范,是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永不衰败的奇葩。使君子人格历久弥新、走向世界的君子教育理论和实践更是教育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英国,一个“蕞尔岛国”,奇迹般地历经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引领了世界近代文明的发展。而英国的绅士和绅士教育与中国的“君子”和“君子教育”一样,也是同样的奇葩和瑰宝。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为目的,对维持本国的长治久安和持久发展,以及在形成本国特色文化、塑造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堪称世界教育的经典,是教育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论文《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比较研究》旨在对中国君子教育与英国绅士教育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二者之本质特点、异同长短与时代价值。这既是弥补当前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更是推动当代中国“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需求。除导论和结语之外,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的概念阐释、形成背景比较、教育目的比较、教育内容比较、教育方法比较、实施路径比较,以及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六部分。君子教育是指孔子以儒学为理论基础,在私学教学实践中开创的以培养“内圣外王”之君子为教育目的,从汉代直至清代加以延续和发展的中国主流的教育模式;绅士教育是指受文艺复兴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洛克绅士教育思想为核心、以培养事业家型绅士为主要教育目的、17—19世纪英国主流的教育模式。三代文化与教育是君子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邹鲁地区的风俗、文化是君子教育形成的特殊文化背景,春秋时期之社会巨变是君子教育形成的时代背景、大一统中央集权之文治体制是君子教育上升为国家教育的政治背景;古希腊罗马之博雅教育理念、英国特色的贵族传统和虔诚的基督教信仰是英国绅士教育形成的本土文化与宗教背景,文艺复兴之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以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英国绅士教育形成的主要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形成机制的相同点主要有:均根植于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形成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不同之处主要有:君子教育自成体系而绅士教育受他国影响、君子教育的非宗教性与绅士教育的浓厚宗教性,以及君子教育奉行“有教无类”而绅士教育尤重身份门第等方面。教育目的方面,本文主要从教育家对教育目的经典论述、君子与绅士的素养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的目的。君子教育培养的君子是儒家倡导的治国化俗之人才,更是儒家致力塑造的人格典范。君子以“至道”为最高理想、以“仁”为内在精神、以“义”为基本原则、以“礼”为外在规范、以“知”形成服务社会的能力,以“信”为基本操守等,形成了理想的人格内涵和人才标准;基督教绅士、行政官绅士、事业家型绅士、学术型绅士等是英国绅士教育不同时期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事业家型绅士与绅士风度的养成是绅士教育的主要目的。在绅士的素养要求中德行是第一位的,学问是的二位的。强健的体魄是事业家的身体需要和个人幸福的基础,优美的表达和充盈的智慧是学问与实践的结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之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为:二者均追求完美人格的塑造、重视社会精英的培养和均是指向男子的教育等;不同之处表现为:君子以学优入仕而绅士多以出身参政,君子教育注重内在超越而绅士教育注重外显行为,君子教育注重培养学者型人才而绅士教育注重培养事业家型人才等。教育内容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六艺”与“六书”、《孝经》、《五经》、《四书》等与君子教育相关的经典课程;有关绅士教育的内容主要从体育、德育、智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之内容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均重视德育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凸显了人文性、古典性等特征;相异之处主要是:唯一与多样之不同语言科目的设置,以及单一、封闭与全面、开放之不同课程体系等。教育方法方面,本文主要论述了君子教育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指导自学、居敬持志、慎独自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学思并重、学以致用、及早管教、蒙以养正、鲜明对比、量化警人等教育方法;阐释了绅士教育的保健与锻炼相结合,及早管教、反对溺爱、培养习惯、恰当使用奖励与惩罚、注重说理、关注儿童个性等心理特征、树立榜样等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之方法的相同之处主要有:注重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强调知行结合、重视教师的作用和注重早教、保留体罚等;不同之处主要有:君子教育侧重内在修养而绅士教育侧重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的综合与分化之不同,以及教育方法指向的教育阶段和组织形式有所不同等。实施路径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君子教育的儒家私学、太学与国子学、书院与士大夫家庭教育等;主要分析了绅士教育的家庭教育、公学教育、牛津与剑桥之高等教育、大陆游学等。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的相同之处主要是:二者均形成了各自完整的教育体系、社会中上阶层成为推动实施的主导力量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儿童教育阶段君子教育侧重学校教育而绅士教育侧重家庭教育,君子教育系统的开放与绅士教育系统的封闭之不同,以及最高学府在费用和修业年限方面之不同等。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不但对本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同时,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通过人才培养,为本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长期实践中,二者推动了本国君子文化与绅士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以国家官员为主的培养目标、以人文与古典课程为主的教学内容决定了二者是培养“劳心者”的小众化教育。另外,绅士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等级性、君子教育内容的相对单一性等均是不容忽视的历史局限性。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对于当代教育理论的创新、精英教育的健康发展、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绅士教育的传承与更化对君子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也有重要借鉴意义,而君子教育与绅士教育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更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0-059.3


本文编号:2526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26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