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文明积累到一定的高度,伴随而来的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国人日益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峻。人情冷漠,传统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正日渐沦丧,各种匪夷所思的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报道层出不穷,道德失范发生在各行各业。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说明,中国的精神文明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中国面临严峻的道德危机。因此,想要重唤传统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正气,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加强品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国家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政府高效廉洁,人民勤劳奋发,社会秩序井然,犯罪率低下,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层面上的因素。新加坡高度重视品德教育的发展,善于借鉴西方品德教育成功经验,不断改良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在增强国家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成功,是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和底蕴。中国与新加坡同属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价值观,在大力发展经济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文明的碰撞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新加坡在经济高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品德教育,增强国家意识,用儒家伦理思想重唤东方传统美德,捍卫亚洲价值观,构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较好地协调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新加坡的社会道德危机。本文以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品德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思想要求,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加坡品德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着重剖析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儒家伦理教育、学校品德教育等各项品德教育的内容,分析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较为直观清晰地展现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体系框架,并得出新加坡品德教育对我国品德教育的启示,本着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原则,以期为我国品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诚然,新加坡品德教育并非完美无缺,其不足之处,对于我国的品德教育亦能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作用。本文的正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以及该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梳理与该论题相关的研究文献,说明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沿革。这一部分从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着手,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特点和主要举措。第三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剖析了新加坡品德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展示新加坡品德教育在目标上的鲜明特色。第四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该部分重点阐述了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儒家伦理教育、学校品德教育、家庭伦理教育、社区教育等五个部分。第五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阐述了新加坡学校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第六部分:新加坡品德教育对我国品德教育的启示。从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局限性和成功经验正反两方面进行借鉴,意在改进我国品德教育。
【关键词】:新加坡 品德教育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33.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8
- (一) 选题背景9-10
- 1. 新加坡的品德教育与经济腾飞9
- 2. 东盟品德教育课题研究需要9-10
-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0-11
- 1. 研究目的10-11
- 2. 研究意义11
- (三) 研究现状综述11-16
- 1. 新加坡相关研究著作11
- 2. 新加坡品德教育相关研究论文11-15
- 3. 文献综述总结15-16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8
- 1. 研究思路16
- 2. 研究方法16-18
- 一、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沿革18-30
-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18-22
- 1. 特殊的地理环境18-19
- 2. 饱受屈辱的殖民地历史经历19
- 3. 移民国家,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复杂社会19-21
- 4. 拯救道德危机的需要21-22
-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22-30
- 1. 自治时期推行儒家伦理教育(1959——1965)22-23
- 2. 建国初期,以培养国家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1965——1979)23-24
- 3. 经济腾飞阶段,捍卫亚洲价值观,推行全而道德教育(1979——1989)24-26
- 4. 20世纪90年代,推行共同价值观教育(1989——1998)26-27
- 5. 加强国民教育(1998年至今)27-30
- 二、新加坡品德教育的目标30-41
-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八德和共同价值观30-32
- 1. 八德31
- 2. 共同价值观31-32
-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总体日标:培养“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32-34
- (三)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具体目标——新加坡学校德育课程目标34-41
- 1.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35-37
- 2. 新加坡中学品德教育的目标37-38
- 3. 新加坡高等学校品德教育的目标38-41
- 三、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内容41-66
- (一) 国家意识教育41-44
- 1. 强化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41-43
- 2. 灌输核心价值观43-44
- 3. 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相结合44
- (二) 儒家伦理教育44-54
- 1. 儒家伦理课程45-46
- 2. 八德46-50
- 3. 共同价值观50-54
- (三) 新加坡学校品德教育54-62
- 1.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的内容55-58
- 2. 新加坡中学品德教育的内容58-61
- 3. 新加坡高等学校品德教育内容61-62
- (四) 家庭伦理教育62-63
- 1. 家庭价值观的提出62-63
- 2. 学校家庭教育计划63
- (五) 社区教育63-64
- (六) 法制教育64-66
- 四、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66-73
-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方法66-69
- 1. 文化传递法66-67
- 2. 道德认知发展法67
- 3. 价值澄清法67-68
- 4. 设身处地考虑法68-69
-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途径69-73
- 1. 以学校为主阵地进行品德教育69-70
- 2. 以家庭为纽带的家庭伦理教育70-71
- 3. 以社会为主要场所践行道德行为规范71
- 4. 以法律为监督手段71-73
- 五、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局限性、成功经验及启示73-83
- (一)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局限性73-75
- 1. 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73-74
- 2. 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公民责任74-75
- 3. 新加坡品德教育过分强调法律的制裁作用75
- (二) 新加坡品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75-83
- 1. 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弘扬民族精神75-77
- 2. 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儒家伦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变77-79
- 3. 以学生为本位,创新德育方法79-80
- 4.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80-83
- 结语83-84
- 注释84-86
- 参考文献86-89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89-90
- 致谢90-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承模;品德教育:从学会尊重开始[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2 李海绩;美国的品德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年03期
3 努日亚木·尼亚孜;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创新步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K.瑞安;品德教育的6个“E”[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5 黄一;;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J];新农村;2007年05期
6 薛涌;;美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J];刊授党校.学习特刊;2007年07期
7 吴彬;;在物理教学中贯穿品德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6期
8 王显金;;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品德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9 平燕玉;;从儿童品德教育看任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4期
10 刘美罗;;谈家长如何向学前孩子进行品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达;李素芝;;孩子的早期品德教育始于家庭[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张瑞金;;品德教育中智慧启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3 王茂盛;;拓宽青年品德教育的新领域[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4 杨伏生;武平海;;寓品德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5 徐慧;;融入生活体验,活化品德教育[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6 吴会英;米玉兰;;浅谈学生的品德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7 高文军;;品德教育是盲生成长的首要条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任晨光;;对学生应注重品德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9 熊建芳;;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品德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10 谢晓燕;;加强学生品德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青;品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交界处”绽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杨敏 秀葵;庆云设立青少年品德教育基金[N];德州日报;2010年
3 湘桥区城南实验中学 林英敏;浅谈英语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N];潮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缪毅容;大学教育更要重视品德教育[N];解放日报;2011年
5 傅淞巍;品德教育弱不得也错不得[N];辽宁日报;2013年
6 青岛市教委副主任 穆英琳;品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汉台区第九中学 王林;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品德教育[N];汉中日报;2011年
8 龙湖小学 杨懿娴;品德教育要形式多样[N];汕头日报;2012年
9 平凉师范学校 岐鑫;学生品德教育探析[N];甘肃日报;2009年
10 尹品华 董志勇;庆云设立青少年品德教育基金[N];德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中美青少年品德教育内容与方式比较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2 闫晓萍;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晓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党员干部品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黄俊霖;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罗茜;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晓莉;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鲍金琳;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孟倩;幼小品德教育衔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赛玉;城市留守中学生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静丽;大学生审美体验教育中的品德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品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6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