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变化与师生关系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变化与师生关系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由于经济实力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以及孩子进城入学难等现实问题,农村留下了大量儿童,产生了许多生活和教育问题。本文主要讲述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面对新时代所产生的变化。这些儿童远离父母,由亲戚朋友代为照顾,或者完全在学校寄宿。这样,他们的生活坏境和学习环境与以前相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农村学校、农村老师和农村儿童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论文首先研究了农村教师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其次论述了留守儿童的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变化,再次探讨了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变化对师生关系发展的影响,接着研究了农村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与理论思考,在最后探析了农村学校师生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在新的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发生了变化,导致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本文旨在对改善师生关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的变化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也为自己今后进一步研究农村教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教育发展 农村学校 留守儿童 师生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5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22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0-14
- 一、研究的背景10
- 二、问题的提出10-14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4-15
- 一、研究目的14
- 二、研究意义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15
- 一、研究方法15
- 二、研究思路15
- 第四节 文献综述15-20
- 一、农村教师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16-17
- 二、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发展变化问题分析17-18
- 三、教师与留守儿童在新的条件下如何适应研究18-19
- 四、师生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变化研究19-20
- 第五节 概念界定20-22
- 一、留守儿童20-21
- 二、师生关系21-22
- 第二章 农村教师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变化22-29
- 第一节 农村的变化与教师的发展22-24
- 一、农村教师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变化22-23
- 二、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制约农村教师发展23-24
- 第二节 农村学校的变化与教师发展24-26
- 一、农村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24-25
- 二、师生关系观念发生变化25-26
- 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变化26-29
-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发展26-27
- 二、教师人格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发展27-29
- 第三章 留守儿童的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变化29-37
- 第一节 留守儿童的家庭变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29-32
- 一、父母外出,无人照顾对师生关系的要求29-30
- 二、隔代照顾要求教师对监护者进行教育辅导30-31
- 三、寄养照看要求教师更多的关心学生31-32
-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与师生关系的变化32-34
- 一、学校教育要求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育32
- 二、学校教育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32-33
- 三、学校教育要求老师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33-34
- 第三节 留守儿童的社会成长对师生关系的影响34-37
- 一、社会组织机构教育留守儿童应有教师的参与34-35
- 二、学校和社会共同抵制不健康网络、传媒的影响35-36
- 三、教师和学生共同防范社会的不良观念的入侵36-37
- 第四章 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变化与师生关系的发展37-41
- 第一节 厌学型留守儿童与激发兴趣型师生关系37-38
- 第二节 溺爱型留守儿童与严格要求型的师生关系38-39
- 第三节 独立型留守儿童与合作交流型的师生关系39-40
- 第四节 乐观型留守儿童与全面发展型的师生关系40-41
- 第五章 农村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与理论思考41-45
- 第一节 放任型向责任型过渡的师生关系41
- 第二节 友爱型与要求型结合的师生关系41-42
- 第三节 对立型向合作型转变的师生关系42-43
- 第四节 依赖型向独立型发展的师生关系43-45
- 第六章 农村学校师生关系未来发展的趋势45-48
- 第一节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的深化45-46
- 第二节 对话交流的师生关系的拓展46
- 第三节 严中注爱的师生关系的融合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52-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姚本先;师生关系的游戏说[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0期
2 易朝晖,郑中兵;从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看“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6期
3 漆玲玲;平等、对话、理解:从哲学视角解读师生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张鲁宁;“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3期
5 张慧蕾;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03期
6 马荣秀;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年Z4期
7 吴寿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8 汪t/琪;谈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9 谢利平;试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向元琼,向元春;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雨田;牛盾;王鹏飞;;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红;;浅析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李俊芳;;如何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方露;;谈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和合师生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巨星;;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6 延晓华;;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A];中国名校卷(陕西卷)[C];2013年
7 张文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8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9 马少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10 樊怡春;;创设师生互动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永忠 王泽新;新型师生关系浅析[N];科技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我们追求咋样的新时期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刘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管见[N];甘肃日报;2006年
4 谢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N];广西日报;2006年
5 黄梅县柳林乡中学 向金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N];黄冈日报;2007年
6 周振堂;树立平等师生关系理念[N];吉林日报;2007年
7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8 龙玫;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受期待[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河北省大名县埝头中学 杨香素;素质教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N];今日信息报;2008年
10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宪俊;让网络成为师生关系润滑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变化与师生关系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