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11 00:24
【摘要】:教育习俗是课程改革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课程改革存在着对教育习俗的研究严重缺失的现象。但通过对国内外历次重大的课程改革的考察,我们发现教育习俗在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育者真正参与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 首先,在借鉴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等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教育习俗的内涵和特点、形成过程及变迁规律。本研究认为教育习俗是在教育共同体中经过外来行为、教育和个人努力的影响下所累积而成并固定下来的,被大部分成员认同并共同遵守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行动模式和持久的习惯系统;教育习俗具有非理性、复杂性与如是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双重历史性以及潜在性等特征。教育习俗的形成历程是一个从个体的习惯到群体的习俗、从群体的习俗到个体的习性的动态的逻辑演进行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育习俗的变迁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并非所有的教育习俗在课程制度的变革中都要发生转换、实质性的教育习俗往往阻抗新课程制度的实施和新旧教育习俗必然会发生转换。 其次,主要从两部分讨论教育习俗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一方面,教育习俗对课程改革的运行具有保障作用、导向作用、解释预测作用、弥补与扩张作用及强制作用。另一方面,教育习俗通过对课程开发的类型、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文化的选择、课程结构的构成及课程实施的制约从而影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第三,描绘了当前我国教育习俗现象的具体体现的九个方面: 不断追求变革与创新的传统,教育理念上推崇集体理性,教育价值的 社会本位和功利主义取向,教育环境的空间、时间及纪律的控制主义 导向,师生关系的教师绝对权威取向,教育内容以教科书和教案为主 导,教学过程以预设为主,教育评价上侧重严格的人才筛选制度和集 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 最后,论述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回应教育习俗的 问题。本文认为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教育习俗的变迁过程。因此我们 要做到以下三点:课程改革不仅要依托社会文化整体氛围,还要尊重 现有的良性和积极的教育习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改革要对现 有的教育习俗进行超越和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23.3
本文编号:2707092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23.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叶;;论教育习俗对新课改中教师观念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佳;长沙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留梅;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文涛;客家宗族的教育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7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0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