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新课程标准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7-05 22:35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词汇、短语、语法等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目的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致使学生学习英语后常因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交际中出现很多语用错误。 众所周知,语言使用得体与否,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正如美国语言学家布朗所说:语言,作为传承同一文化民族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人们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和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Brown,1994:170)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因此,外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并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获得语用能力。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已对此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发表了大批专著和论文。但大多都是外语与文化教学的课题,而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尤其是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尚未涉及,更难说系统总结了。正因如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使学生建立和发展文化敏感性,在语境教学和模拟与真实的语言活动中逐步克服在目的语文化学习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文化诧异感,并逐步形成自己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感。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分析了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 馨糕誉氯 成部份,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不开文化。脱离了文化,语 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因此培养跨文化意识在外语教 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章比较了大纲和新标准对文化意识要求的差异,表明对文化意识培养 的重要性己被人们所认识。 第三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出设想:1,在教 学中加大文化意识的广度和力度,在教材中注意文化在意识的渗透,在课堂教 学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在日常交往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 更新教师观念。从评价功能上、评价目标上和评价内容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的 评价观。3,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跨文化意识:重新认识课程与学生的关系,突 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个体差异,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四章对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出了具体措施:1,从课堂教学方面着手, 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行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 所学语言,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2,从教师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 育环境,创新工作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文化导入并在社会实践中吸取 文化资源。3,从学生方面着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 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培养提高文化意识的主动性,在合作学 习中提高对文化意识的敏感性。 第五章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调整教材应考虑教师的现有水平:改变教 师的观念应考虑所在地区的教学管理制度。 基于上述讨论得出以下结论:语言,文化和交际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必须 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实施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须从教学、教师、学生三方面 着手,缺一不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慧云;;构建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理念[J];新课程(小学);2014年11期

2 王宁;新课标新解读——高中英语教学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张波;;刍议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分层次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4 赵晓晓;;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罗燕;;关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S1期

6 董丽;;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2010年04期

7 胡可清;;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8 毛云霞;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意识[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丁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3年20期

10 王香景;;研究新课程标准 提高提出问题能力[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景秀林;;有感于《英语课程标准》[A];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二卷)[C];2006年

2 汪瑜;;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交际教学法[A];2012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彭进华;;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真谛,做好英语课堂的五个转变[A];外国语文论丛(第3辑)——外语教学专辑[C];2010年

4 周兵;;新《数学课程标准》下如何学好数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5 杨志红;王颖;亢铁梅;;以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浅谈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6 朱向利;;让课程标准融入我们的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第5卷)[C];2014年

7 叶勇军;;运用课程、教学、评价理论对现今我国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的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付杰;朱雅萍;;浅谈运动游戏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体育教学的作用[A];《体育科研》2004年第2期(总第94期)[C];2004年

9 陈梅;;新课程标准下评价学生之我见[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2006年

10 胡洪羽;彭蜀晋;;从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窥探课程改革取向[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成尚荣;如果只有课程标准[N];中国教师报;2013年

2 臧铁军;落实课程标准与会考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臧铁军(作者系国家督学、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落实课程标准与会考的价值[N];江西日报;2005年

4 李清秀 王仲标(作者单位:盘山县陈家中学);转变思想 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N];盘锦日报;2007年

5 安塞县坪桥小学 温妮妮;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分层教学[N];延安日报;2011年

6 王松;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N];黔西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建平;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驻京记者 何连弟;权威评说新课程标准[N];文汇报;2001年

9 苗欣;新《课程标准》初探[N];西藏日报;2003年

10 海门市三厂镇中心小学 张群娣;《课程标准》的量化与细化[N];南通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程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5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D];湖南大学;2012年

6 赵迎;大学英语教师分布式领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温忠义;英语结构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丽君;晚清新教传教士英语教育的历史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赵民;英语报纸社论语篇评价资源的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燕;论新课程标准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孔少娴;高中英语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园园;三峡库区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执行情况调查报告[D];重庆三峡学院;2017年

4 陈小青;小学数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内容领域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旭琳;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叶倩;美国K-12阶段STEM课程标准和课程类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7 梁丽芳;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徐帆;福建省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9 赵顺彩;新西兰学前课程标准研究[D];喀什大学;2019年

10 陈旺旗;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演进的认知归因解读(1904-2017)[D];延安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3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43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