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质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智慧;周晓慧;;质的研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年Z2期
2 黄娟娟;质的教育研究方法及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3 程方生;质的研究方法与教师的叙事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4 慕东升;;在质的研究中作班主任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期
5 刘晓瑜;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6 秦著红,王桃英;浅析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朝英;关于“质的研究”与“行动研究”[J];山东教育;2001年33期
8 陈乃林;教育是一门科学吗?——试论教育研究的两种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9 袁秀芬;;叙事研究的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4期
10 杨艳萍;陈曦;;质的研究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敬芬;陈刚;步怀宇;徐云远;郝建国;;用细胞工程技术改良豆科牧草品质的研究[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熊飞;王忠;陈相辉;陈义芳;;苏玉糯1号颖果的发育及其相关品质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郑松青;;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张波;王健姝;;基于定位理论的成本会计整合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涂卫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付桂芳;;课堂教学录像研究——质与量研究结合的突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高仁钧;冯雁;解桂秋;单连慧;曹淑桂;;超级嗜热性脂肪酶催化性质的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李兰芳;;农村高中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豪杰;“千江有水千江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陈洁;质的研究 活的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许丰;在网络中“互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叶隽;质的研究进入教育研究领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磊;质的研究: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冉琴;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N];伊犁日报(汉);2009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向大自然要灵感[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第四十一中学 程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潘克明;新的一年 新的起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蕾;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小学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玲;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抗炎蛋白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汪家琦;鸡蛋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应用性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9 陈卫良;抗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拮抗物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何卫中;用加压CO_2从乙醇-水溶液中沉淀蛋白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立展华(詹曾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质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燕飞;关于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研究思考——一位教师教学行为追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艳滨;探寻走向专业化的职业历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轶群;2008北京奥运会背景下的奥运文化解读及其传播渠道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胡波;WJ中学教师合作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暴侠;初中学生自我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教育的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柔;“学生的需要是我的追求”[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式武;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困扰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莉;在前行中积淀[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朝霞;师生言语冲突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2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4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