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锦英;关于缄默知识的基本特征刍议[J];基础教育;2005年09期
2 郭凯;陈琳;;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获得缄默知识[J];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
3 陈春芳;;英语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06期
4 冯韶华;陈腾;;缄默知识视域下的成人教育教师培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郭凯;陈琳;;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获得缄默知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易丽丽;彭松林;;缄默知识显性化与商务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11年10期
7 段永朝;;科学的最大危机[J];新华航空;2011年07期
8 杜爱慧;;隐性知识理论对物理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9 布伦登·奥利里;;奥巴马女儿的生存费[J];幸福(悦读);2011年08期
10 布伦登·奥利里;;奥巴马女儿的生存费[J];课外阅读;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子中;;波兰尼的精神生态思想[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谢晴宇;王乐;孟庆刚;;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知识传承的初步探析[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林坡;;数学教师知识的发展[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彭以松;聂衍刚;;论青少年实践智力与缄默知识关系以及缄默知识的结构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永乐;;意会认知论——一种新的认知逻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孙玉霞;沙春艳;王燕嬉;;基于缄默知识的专科病理教学改革策略[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涵慧;姚梅林;;职校生的缄默知识现状功能及其对专业自评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郁振华;;默会知识和学术传统[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石仿;刘仲林;;国内意会理论研究综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李玲玲;;“双重运动”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卢周来;不要让市场威胁社会[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缄默知识是集群创新不可或缺的变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理查德·库珀 王新颖编译 罗纳尔多·穆克;热议全球化[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梁捷;文明的“双重运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本版编辑邋殷贝 崔业金;2008 是中国的“成人礼”[N];珠海特区报;2008年
6 张馨月;邹翔、李传韵携手献技厦门[N];音乐周报;2006年
7 王铭铭;诠释大转型年代[N];经济观察报;2004年
8 丁丽云 田宝宏;略论教师实践性知识提出的理论背景[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刊特约主笔 刘勇 本报记者 黄明;吉化再现共和国化工长子风范[N];工人日报;2005年
10 王长纯;探索区域教育发展新模式[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石仿;科学创造视角下的意会认知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钱振华;科学:人性、信念与价值[D];复旦大学;2005年
7 许苏;基于默会认识论的体悟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忠;中国传统创造思想论纲[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论教师的缄默知识及其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侯燕;缄默知识视角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费秀芬;试析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教育教学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思权;缄默知识视角下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春红;缄默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丽芳;幼儿教师缄默知识及其专业化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鹏;知识密集型产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缄默知识流转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武义兵;技术消化主体行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俊;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海芳;哈耶克的知识观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75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