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22:11

  本文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证据显示,幼儿时期尤其4-5岁,是创造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叶平枝马倩茹,2012),此时对幼儿创造力进行干预和培养将事半功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注重创造力培养。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实践项目,代表性的有:Smogorzewska (2012,2014)的语言创造力项目:Chronopoulou和Riga(2012)的音乐与动作项目;Dziedziewicz,Oledzka和Karwowski(2013)的图形创造力项目和Alfonso-Benlliure, Melendez和Garcia-Ballesteros(2013)的游戏干预项目等等。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力量则仍然较为薄弱,仅有王瑞明(2007)和刘丽娅(2012)等人对此有初步的尝试。针对国际上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的一些不足和我国幼儿创造力培养研究薄弱的现状,本研究结合创造力投资理论和创造力4C模型深入讨论了幼儿创造力的内涵及其培养问题,采用胡卫平(Hu et al.,2011)思维能力结构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在刘丽娅(2012)学思维幼儿活动课程基础上,按照螺旋式发展原则,科学架构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总目标、维度目标和活动目标三级目标,选取五大领域和日常生活内容设计和开发4-6岁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项目包含基础思维方法训练和综合思维方法训练两个模块。基础思维方法训练模块集中培养基本的思维方法,主要有:形象思维(观察、联想、想象和空间认知)、抽象思维(比较、分类、类比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重组、发散思维和突破定势)。综合思维方法训练模块主要培养高级创造性思维,包括创作、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和科学探究。项目最终包括中班、大班各20个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和应用迁移等六个环节开展活动。为检验项目效果,研究选取中班、大班幼儿共186名,根据不同的年级分别分为实验组、控制组1和控制组2。其中,实验组和控制组1为同一班级幼儿,控制组2为另一班级幼儿。实验组接受为期7个月的创造力培养项目干预,控制组1与控制组2不接受任何干预,三组在培养项目实施前、后半个月内接受国际通用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任务(TTCT)。筛选各组前、后测结果完整的被试,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能够很好地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同时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进方法,总结了幼儿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可运用的策略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幼儿 创造力培养 项目开发 “学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1章 文献综述10-18
  • 1.1 儿童(幼儿)创造力的概念界定10-11
  • 1.2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特点11-13
  • 1.3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13-18
  •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框架18-22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18-19
  • 2.2 研究意义和价值19
  • 2.3 研究思路19-20
  • 2.4 研究假设20-22
  • 第3章 基于“学思维”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的开发22-32
  • 3.1 理论基础22-24
  • 3.1.1 幼儿创造力所处层级及其侧重点22
  • 3.1.2 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依据22-23
  • 3.1.3 “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核心理论23-24
  • 3.2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整体设计思路24-25
  • 3.3 培养项目框架设计25-28
  • 3.3.1 培养项目目标设计25-27
  • 3.3.2 项目培养模式设计27
  • 3.3.3 活动内容选择原则27-28
  • 3.3.4 “学思结合、师幼互动”课堂教学模式28
  • 3.4 活动案例呈现与分析28-32
  • 第4章 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32-38
  • 4.1 研究目的32
  • 4.2 研究方法32-34
  • 4.2.1 被试32-33
  • 4.2.2 研究材料33
  • 4.2.3 研究步骤33-34
  • 4.3 实验结果34-38
  • 4.3.1 描述统计分析34-35
  • 4.3.2 中班项目活动的效果35-36
  • 4.3.3 大班项目活动的效果36-38
  • 第5章 讨论与总结38-42
  • 5.1 结果讨论与分析38-39
  • 5.2 研究结论39
  • 5.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39-40
  • 5.4 项目应用前景40-42
  • 第6章 策略与建议42-46
  • 参考文献46-52
  • 附录52-64
  • 附录一 TTCT测验使用协议翻译内容(原文件附后)52-54
  • 附录二 大班活动方案范例54-59
  • 附录三 中班活动方案范例59-64
  • 致谢64-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景焕;李建全;郑雪梅;张舜;刘桂荣;;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创造思维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2 杨静娴;汤皓勋;林劲聪;罗百浚;;资优教育计划对提升资优学生创意的成效研究——以港澳信义会慕德中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4年03期

3 姚威;姚远;韩旭;汪雨婷;;工程创造力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4 李宏利;王璜;;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态度转变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年03期

5 朱学红;谭清华;伍如昕;;心理契约:创造力研究的新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1期

6 方雯;王林雪;冯耕中;秦娟;张燕花;;内在动机、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基于3类所有制企业R&D背景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7期

7 楼连娣;庞维国;;知识基础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4期

8 赵晓非;;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创造性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年12期

9 徐翔;;“创意社区”:转型机理与发展路径[J];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媛媛;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晶;西方哲学史“创造”显现的考量[D];东北大学;2011年

3 丁晓茜;短期身心调节训练提高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朋;经验视野下的创新教育理论浅析[D];山东大学;2013年

2 王蕾;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新型德育教育中的预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燕;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4 王帅帅;不同奖励方式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于洪娟;创意人员创意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米雪;积极情绪对创造性思维任务完成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欢;社会距离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王芳;流动儿童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姚远;工程人才创造力内涵及其测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陈光普;网络创新社区中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创意产出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85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