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社关系视角下日本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9:57
区域教育是一种立足于社区,以社区内的共有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公共道德等作为载体,以社区内的全体居民为教育对象,不断谋求社区居民的充实生活、积极进取的教育思想。区域教育的教育内容多为隐性知识,且在教育手段上更强调学校、家庭、社区间的合作,因此,区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区域教育所涉及的思想层面的教育内容本身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颇为重要。基于上述区域教育的不确定性与重要性,区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增多。伴随着日本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区域教育的思想也逐渐融入进了更多的时代元素与社会意义。如今,区域教育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制度化的实践模式,其在克服教育病理现象、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充实终身学习体系等方面所达成的效果得到了社会以及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本研究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社关系视角,对区域教育进行系统审视,以求能够对日本区域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本研究由七部分内容构成。引言由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概念界定等六方面组成。第一章内容重点探究区域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依据区域教育的根本属性及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特性,究其实质,将区域教育的理论基础锁定在终身教育理论、学习社会理论、新自由主义思想以及社会资本理论等。第二章内容重点探索日本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本研究依据日本区域教育在演进过程中社会背景以及指导思想的变化进行断代,将日本区域教育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战后初期政治体制剧变中的区域教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下的区域教育时期、终身教育思潮影响下的区域教育时期、生存能力理念指导下的区域教育时期。依据上述断代,本研究同时将区域教育的发展脉络与日本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相结合,以求更全面地审视区域教育的发展。第三章内容重点利用学社关系的视角剖析日本区域教育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本研究选取学校与社区的功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社合作与学社融合等区域教育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在厘清理论问题脉络的同时构建出当代日本区域教育的理论体系,增进对日本区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重点介绍日本区域教育实践的具体模式,即开放学校、社区学校。本研究从诞生、发展、实施现状以及评价等四个方面着眼,分别对两种区域教育实践模式进行阐述,并辅之以具体案例,力求客观、全面地将日本区域教育实践模式呈现出来。第六章内容综合前文研究成果得出结论,重点对日本区域教育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这一研究主旨进行回应。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531.3
【部分图文】:
设的基本点即是将创造一个学校内外沟通的使者,既丰富学校日常与社区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长对于几乎都集中于学校管理的内部。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成绩的过分关注、学校问责机制的不完备、校长对于学校业绩的追量有待提高等。所以,在加强关涉学校评议员制度的基础条件建健康管理、社区人才的利用、社区活动支援、对外宣传等的主观认因此,在学校评议员的工作中,校长应尽量发挥学校评议员在学校将学校的发展与社区的发展统筹看待,也只有这样,学校评议员的限度地被挖掘出来。
要领》代指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委员会通过以《学习指导要领》为代表的诸多要求与学校发生接触,教育委员会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并考察学校是否完成教育目标。这样,学校与教育委员会间的关系即是一个如图4-4似的封闭结构。图 4-4 学校与教育委员会的关系资料来源:葉養正明.学校評議員ガイド[M].東京:ぎょうせい,2001:156-158.学校评议员制度诞生的背后,隐藏着多项政府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其中包括:地方分权化改革、加强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保证学校发展的自主性与自律性、缓和学校和政府间的关系、引入问责机制等。图 4-5 将学校与教育委员会的关系建立在问责机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形象化的展示。在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关于今后教育行政状况》的咨询报告、1998 年重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地方分权制度推进的多重影响下,学校评议员制度、问责机制被引入教育改革的领域,加强学校与社区间合作的思想也成为了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因此,在问责机制的引领下,学校与教育委员会的关系得到了重组。第一,学校与教育委员会不再是仅依靠教育资源和教育目标相连结,学校评议员与社区成为了学校与教育委员会之间沟通的桥梁。第二,在学校评议员的帮助下,学校拥有了来自社区的支持力量,学校在相对轻松的条件下即可完成教育目标,同时又可以利用自身力量回报社区(社会)。第三,学校、教育委员会、学校评议员、社区四者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占有了一定的资源
图 4-5 问责机制基础上的学校与教育委员会关系料来源:葉養正明.学校評議員ガイド[M].東京:ぎょうせい,2001:156-158.四、开放学校的案例分析——以神奈川县川崎市区域教育会议□川崎市自 1990 年开始试行区域教育会议以来,在处理学校与社区关系的问了积极的尝试,儿童就学、教育网络化的形成以及教育行政意见的广泛吸纳革上的难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实践中,川崎市结合本地区教育中央教育审议会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修正实施,川崎市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与社区合力发展教育的成熟模式—育会议。研究川崎市区域教育会议的设立与发展势必有助于我们以理论与实的方式理解区域教育发展。(一)川崎市概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8982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531.3
【部分图文】:
设的基本点即是将创造一个学校内外沟通的使者,既丰富学校日常与社区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长对于几乎都集中于学校管理的内部。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成绩的过分关注、学校问责机制的不完备、校长对于学校业绩的追量有待提高等。所以,在加强关涉学校评议员制度的基础条件建健康管理、社区人才的利用、社区活动支援、对外宣传等的主观认因此,在学校评议员的工作中,校长应尽量发挥学校评议员在学校将学校的发展与社区的发展统筹看待,也只有这样,学校评议员的限度地被挖掘出来。
要领》代指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委员会通过以《学习指导要领》为代表的诸多要求与学校发生接触,教育委员会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并考察学校是否完成教育目标。这样,学校与教育委员会间的关系即是一个如图4-4似的封闭结构。图 4-4 学校与教育委员会的关系资料来源:葉養正明.学校評議員ガイド[M].東京:ぎょうせい,2001:156-158.学校评议员制度诞生的背后,隐藏着多项政府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其中包括:地方分权化改革、加强学校与社区间的合作、保证学校发展的自主性与自律性、缓和学校和政府间的关系、引入问责机制等。图 4-5 将学校与教育委员会的关系建立在问责机制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形象化的展示。在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关于今后教育行政状况》的咨询报告、1998 年重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地方分权制度推进的多重影响下,学校评议员制度、问责机制被引入教育改革的领域,加强学校与社区间合作的思想也成为了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因此,在问责机制的引领下,学校与教育委员会的关系得到了重组。第一,学校与教育委员会不再是仅依靠教育资源和教育目标相连结,学校评议员与社区成为了学校与教育委员会之间沟通的桥梁。第二,在学校评议员的帮助下,学校拥有了来自社区的支持力量,学校在相对轻松的条件下即可完成教育目标,同时又可以利用自身力量回报社区(社会)。第三,学校、教育委员会、学校评议员、社区四者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占有了一定的资源
图 4-5 问责机制基础上的学校与教育委员会关系料来源:葉養正明.学校評議員ガイド[M].東京:ぎょうせい,2001:156-158.四、开放学校的案例分析——以神奈川县川崎市区域教育会议□川崎市自 1990 年开始试行区域教育会议以来,在处理学校与社区关系的问了积极的尝试,儿童就学、教育网络化的形成以及教育行政意见的广泛吸纳革上的难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实践中,川崎市结合本地区教育中央教育审议会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修正实施,川崎市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与社区合力发展教育的成熟模式—育会议。研究川崎市区域教育会议的设立与发展势必有助于我们以理论与实的方式理解区域教育发展。(一)川崎市概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春生,康瑜;终身学习背景下学校和社区关系的重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日本出台《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858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85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