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1-14 09:18
为了探讨812岁儿童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和同伴提名问卷对785名8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3)心理素质在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8.45%和46.28%.研究结果表明,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不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还会通过心理素质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1.2 研究工具
1.2.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1.2.2 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简化版)
1.2.3 同伴提名
1.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性别差异
2.3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年级差异
2.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相关分析
2.5 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3.1 8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3.2 8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12岁儿童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作用"> 3.3 812岁儿童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订及验证——基于双因子模型[J]. 潘彦谷,张大均,武丽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 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陈万芬,马原啸. 心理科学. 2016(06)
[3]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的研究: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陈万芬,张大均,潘彦谷,程刚,刘广增. 心理科学. 2016(06)
[4]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蒋艺,王丁丁,宋蕾.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812岁儿童心理素质与抑郁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苏志强,张大均. 中国特殊教育. 2015(02)
[6]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J]. 龚玲,张大均,王金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7]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3(07)
[8]小学生同伴接纳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友谊质量的多层级中介效应[J]. 杨丽珠,徐敏,马世超. 心理科学. 2012(01)
[9]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 琚晓燕,刘宣文,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2)
[10]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J]. 李新利,凌辉,刘静.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1)
硕士论文
[1]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 易雯静.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76640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0(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1.2 研究工具
1.2.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1.2.2 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简化版)
1.2.3 同伴提名
1.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性别差异
2.3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年级差异
2.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相关分析
2.5 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3.1 8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3.2 812岁儿童心理素质、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12岁儿童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作用"> 3.3 812岁儿童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订及验证——基于双因子模型[J]. 潘彦谷,张大均,武丽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 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陈万芬,马原啸. 心理科学. 2016(06)
[3]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的研究: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陈万芬,张大均,潘彦谷,程刚,刘广增. 心理科学. 2016(06)
[4]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蒋艺,王丁丁,宋蕾.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5]812岁儿童心理素质与抑郁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苏志强,张大均. 中国特殊教育. 2015(02)
[6]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J]. 龚玲,张大均,王金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7]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3(07)
[8]小学生同伴接纳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友谊质量的多层级中介效应[J]. 杨丽珠,徐敏,马世超. 心理科学. 2012(01)
[9]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 琚晓燕,刘宣文,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2)
[10]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J]. 李新利,凌辉,刘静.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1)
硕士论文
[1]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的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 易雯静.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76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7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