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特征及分析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12:37
MOOC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成功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模式,搅动了当前高等教育的格局。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MOOC创新扩散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清晰,理论上有待深化,实践上需要革新。厘清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构建普适性的分析框架,形成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和共识,对于推进我国MOOC的建设与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根据创新扩散理论,结合创新扩散及教育技术扩散等上位概念,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扩散对象的融合性、扩散目的的共生性和扩散机制的"跨界合作性"。基于此,MOOC教育实践可理解为一种"融合→扩散"态势,"融合创新"和"共享扩散"是MOOC创新扩散的基本维度,扩散动因及途径的有效性是其中涉及的基本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MOOC创新扩散的理论依据
(一) 创新扩散理论
1. 创新扩散的内涵
2. 创新扩散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教育技术扩散
二、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特征
(一) 扩散对象的融合性
(二) 扩散目的的共生性
(三) 扩散机制的“跨界合作性”
三、MOOC创新扩散的分析框架及相关推断
(一) 扩散动因
(二) 扩散过程中的不足
1. MOOC与传统高等教育融合程度不足
2. 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力度不足
3. 扩散主体参与动力不足
(三) 扩散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智慧校园的八大外部关系[J]. 陈琳,李佩佩,华璐璐.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05)
[2]MOOC:高等教育课程市场之破坏性创新[J]. 赵磊,朱泓.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9)
[3]技术与教学相遇:历程检视与进路选择[J]. 张铭凯,廖婧茜,靳玉乐. 教育发展研究. 2016(12)
[4]MOOC时代远程教育品牌营销与扩散——兼论教育大数据的调节作用[J]. 彭飞霞. 成人教育. 2016(03)
[5]MOOCs扩散共享的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 王娟,胡苗苗.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6]信息传播视域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J]. 王娟,孔亮. 中国远程教育. 2015(04)
[7]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J]. 门路,王祖源,何博.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1)
[8]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J]. 李亚员,管立国. 理论探索. 2015(01)
[9]MOOC能耗问题与策略研究[J]. 李凤英,薛庆水,李海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06)
[10]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J]. 虞鑫,陆洪磊.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4(05)
博士论文
[1]国际技术扩散的测度、影响因素及效应[D]. 刘强.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97261
【文章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MOOC创新扩散的理论依据
(一) 创新扩散理论
1. 创新扩散的内涵
2. 创新扩散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教育技术扩散
二、MOOC创新扩散的本质特征
(一) 扩散对象的融合性
(二) 扩散目的的共生性
(三) 扩散机制的“跨界合作性”
三、MOOC创新扩散的分析框架及相关推断
(一) 扩散动因
(二) 扩散过程中的不足
1. MOOC与传统高等教育融合程度不足
2. 在线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力度不足
3. 扩散主体参与动力不足
(三) 扩散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智慧校园的八大外部关系[J]. 陈琳,李佩佩,华璐璐.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6(05)
[2]MOOC:高等教育课程市场之破坏性创新[J]. 赵磊,朱泓.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9)
[3]技术与教学相遇:历程检视与进路选择[J]. 张铭凯,廖婧茜,靳玉乐. 教育发展研究. 2016(12)
[4]MOOC时代远程教育品牌营销与扩散——兼论教育大数据的调节作用[J]. 彭飞霞. 成人教育. 2016(03)
[5]MOOCs扩散共享的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 王娟,胡苗苗.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6]信息传播视域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J]. 王娟,孔亮. 中国远程教育. 2015(04)
[7]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J]. 门路,王祖源,何博.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1)
[8]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J]. 李亚员,管立国. 理论探索. 2015(01)
[9]MOOC能耗问题与策略研究[J]. 李凤英,薛庆水,李海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06)
[10]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J]. 虞鑫,陆洪磊.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4(05)
博士论文
[1]国际技术扩散的测度、影响因素及效应[D]. 刘强.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97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99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