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拒绝敏感性在注意偏向上的差异及人际信任对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14 08:20
本文关键词:不同拒绝敏感性在注意偏向上的差异及人际信任对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拒绝敏感性是一种由早期的拒绝经历所导致的人格倾向,即个体对拒绝所表现出焦虑地预期、准备性觉知及过度反应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被他人拒绝的经历,但是有些人对拒绝并不放在心上,有些人则会因为他人的拒绝或是微弱的拒绝线索而产生愤怒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有的人甚至会出现过度的行为反应。长此以往,这些人会变得非常脆弱敏感,会形成自动化的焦虑预期,这就是拒绝敏感性。以往的研究,大多将拒绝敏感性作为中介或调节变量进行研究,将其作为独立变量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大学生拒绝敏感性进行具体地探讨:首先,对拒绝敏感性问卷进行修订,了解大学生的拒绝敏感性现状;其次,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探讨高低拒绝敏感性水平的大学生对不同词性社交词汇的注意偏向,以此来探索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作用机制;再次,对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社交自卑感以及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以期能丰富关于拒绝敏感性的研究内容,为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得出以下发现:1.大学生拒绝敏感性问卷由有求于人和发起交往两个维度构成,共10道题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856%。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01和0.666,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构想效度上,模型的各拟合指标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RMSEA=0.04,CFI=0.97,IFI=0.96,TLI=0.94),对大学生被试的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性别、生源地及学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年级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对社交拒绝词语存在注意偏向。3.人际信任在有求于人和社交自卑感间的调节作用显著,人际信任在发起交往和社交自卑感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拒绝敏感性 注意偏向 有求于人 发起交往 人际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1 文献综述12-20
- 1.1 拒绝敏感性的文献综述12-15
- 1.1.1 拒绝敏感性的概念12
- 1.1.2 拒绝敏感性的测量12-13
- 1.1.3 拒绝敏感性的特点研究13-15
- 1.2 人际信任15-17
- 1.2.1 人际信任的概念及测量15-16
- 1.2.2 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16-17
- 1.3 自卑感与人际关系的研究17-18
- 1.4 三者关系研究18-20
- 1.4.1 拒绝敏感性与自卑感18-19
- 1.4.2 拒绝敏感性与人际信任19
- 1.4.3 人际信任与自卑感19-20
- 2 问题提出20-22
- 3 拒绝敏感性问卷的修订及应用22-36
- 3.1 研究目的22
- 3.2 研究对象22-24
- 3.3 研究工具及方法24
- 3.3.1 问卷工具24
- 3.3.2 统计方法24
- 3.4 研究结果24-34
- 3.4.1 量表的项目分析24-26
- 3.4.2 问卷的效度分析26-30
- 3.4.3 问卷的信度分析30
- 3.4.4 问卷的初步应用30-34
- 3.5 小结34-36
- 4 拒绝敏感性的注意偏向特征36-44
- 4.1 研究目的36
- 4.2 研究对象36-37
- 4.3 研究工具及方法37-39
- 4.3.1 实验材料和研究范式37
- 4.3.2 实验设计与程序37-39
- 4.4 研究结果39-42
- 4.4.1 预实验中被试对探测刺激的简单反应时39-40
- 4.4.2 实验被试的筛选40
- 4.4.3 实验被试在探测刺激取代社交词对时的平均反应时40-41
- 4.4.4 不同拒绝敏感性程度被试在社交词对上的反应时差异分析41-42
- 4.4.5 不同类型社交词语在高低拒绝敏感性分组上反应时差异分析42
- 4.5 讨论42-43
- 4.5.1 预实验中简单反应时的注意偏向42-43
- 4.5.2 不同实验条件下平均反应时的差异检验43
- 4.6 小结43-44
- 5 人际信任对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分析44-51
- 5.1 研究目的44
- 5.2 研究对象44
- 5.3 研究工具及方法44-45
- 5.4 研究结果45-48
- 5.4.1 拒绝敏感性、社交自卑感及人际信任水平三者的相关分析45-46
- 5.4.2 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分析46-48
- 5.5 讨论48-50
- 5.6 小结50-51
- 6 总讨论51-54
- 6.1 拒绝敏感性问卷的初步应用51-52
- 6.1.1 性别差异51
- 6.1.2 年级差异51
- 6.1.3 生源地差异51-52
- 6.1.4 专业差异52
- 6.2 拒绝敏感性的注意偏向特征52-53
- 6.3 人际信任对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53-54
- 7 研究总结54-56
- 7.1 结论54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54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4-55
- 7.4 研究启示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昭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2 李妍;贾林祥;;从传统文化视角看中国人的人际信任[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郝明亮;;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0年05期
4 张鹤;刘海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许振兴;;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6 陈舒;张学艺;;徐州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相关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3期
7 李龙辉;黄俊虎;;大学生情感孤独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厉飞飞;;中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9 刘雪珍;姚荣国;黄勇樽;李晓兰;;民族地区高中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马骊;李U,
本文编号:305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0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