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越与复归:基于“道德”的道德评价
发布时间:2021-06-01 05:39
道德评价的僭越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德育文化的产物,亦是规范伦理思维和工具理性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反映,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道德"本身理解的异化和矮化,从而导致学生道德自我的缺场和道德教育的不道德等一系列的道德困境,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发展。因此,教育者应坚守学生立场,彰显道德评价应有的道德性,在厘清道德的合理性阈限的基础上,提供与领域相一致的引导与反馈,通过"道德"来培养道德,乃是增强道德评价实效性的一个基本方向。
【文章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2018,4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评价作为一种僭越实践
二、道德评价僭越的道德后果
三、道德评价僭越的道德复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德树人”何以可能——从道德教育角度的审思与建议[J]. 王晓莉.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2)
[2]“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J]. 陆有铨. 中国德育. 2008(10)
博士论文
[1]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 刘春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9767
【文章来源】:全球教育展望. 2018,47(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评价作为一种僭越实践
二、道德评价僭越的道德后果
三、道德评价僭越的道德复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立德树人”何以可能——从道德教育角度的审思与建议[J]. 王晓莉.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2)
[2]“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J]. 陆有铨. 中国德育. 2008(10)
博士论文
[1]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 刘春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9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20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