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20: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翻转课堂”、“微课”一类的词语应运而生,电子书包不再是新话题。随着中央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展开,进一步说明国家对数字化教育的重视,各地区纷纷投入到电子书包的研发中。辽宁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始发展电子书包实验班,努力开展电子书包课程。对于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是需要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上,从字词到全篇对课文进行理解。在对几所学校进行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当下在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语文精读课的教学虽然都具备其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了解电子书包的基本特征和研究现状。针对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过程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跟踪和与教师座谈的结果总结出当下基于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三个案例,对这三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分析一般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叶圣陶关于精读课教学模式的论述,以及陈玲、刘禹在书中提出的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流程。分别从前置教学、课堂教学、后置教学三方面分析,提出基于电子书包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方案设计图。在此基础上针对三个案例的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原教学设计中的优势,对三个案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优化。本文第一章作为本文的绪论,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其次详细地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最后简述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解释了电子书包的概念相关理论基础,并以营口实验学校为例,介绍了电子书包课堂硬件环境及资源,探讨了电子书包环境下教学的优势。第三章对小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的三个案例,由此梳理出优点与不足。第四章通过分析叶圣陶精读指导模式和陈玲、刘禹总结的信息化阅读教学一般模式,借鉴一线教师教学的优点,提出从前置教学、课堂教学和后置教学三方面对基于电子书包小学语文精读课进行教学设计,最终总结出基于电子书包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方案设计图。在第五章中对前面提到的三个案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优化。第六章回顾和总结本研究工作,提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应展开的工作,并对电子书包教学作出展望。
【关键词】:电子书包 小学语文 精读课 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3.2;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综述8-11
- (一)国内外电子书包研究现状8-10
- (二)小学语文精读课介绍10-11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11-12
- (一)主要研究内容11-12
- (二)研究方法12
- 本章小结12-13
- 第二章 电子书包概述13-17
- 一、概念界定13
- 二、理论基础13-14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3-14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
- 三、电子书包课堂环境介绍——以营口实验学校为例14-15
- 四、电子书包教学的优势15-16
- 本章小结16-17
- 第三章 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分析17-26
- 一、小学生学情分析17-18
-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情分析17
-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学情分析17-18
-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学情分析18
- 二、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案例18-25
- (一)传统课堂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过程18-19
- (二)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19-21
- (三)案例一《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学实录21-22
- (四)案例二《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22-24
- (五)案例三《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24-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四章 基于电子书包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方案设计模式26-34
- 一、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模式26-28
- (一)语文阅读课教学一般教学策略26
- (二)语文阅读课教学一般教学模式26-28
- 二、基于电子书包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28-33
- (一)前置教学方案的设计28-29
- (二)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29-30
- (三)后置教学方案的设计30-31
- (四)总体教学方案的设计31-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五章 教学设计优化34-39
- 一、案例一《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优化34-35
- 二、案例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化35-37
- 三、案例三《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优化37-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39-42
- 一、总结39-40
- 二、本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40-41
- (一)局限性40
- (二)后续研究展望40-41
- 三、结束语41
- 本章小结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64
- 致谢64-66
- 个人简历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人;谢宁;;美丽梦想:电子书包[J];出版广角;2011年08期
2 刘繁华;于会娟;谭芳;;电子书包及其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3 陈桄;龚朝花;黄荣怀;;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吴永和;;华东师范大学:研制电子书包(课本)国家标准[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7期
5 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6 杜恩龙;朱月;;电子书包对教学的影响[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年12期
7 毛迪;;探究电子书包在教学中带给我们的变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5期
8 龚朝花;;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特征与课堂应用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1期
9 李建鹏;;电子书包应用的现状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软件导刊;2012年02期
10 胡卫星;张婷;;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丽红;基于电子书包的互动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2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