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知识分子和高等教育的特殊对象,她们的心理健康遭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威胁。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关系到女大学生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更加影响着新时代社会女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必须从性别视角出发,立足当前现实情况,投身和致力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践行因性施教的全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全新视域,从课题研究出发,分析、探索该课题存在的真正意义,以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在结合论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论文的研究。本文在查阅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与说明,通过对文献进行阅读、研究,进而阐述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标准,通过对理论基础的深入研究,提出和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三大理论基础,即人本主义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在对本文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总结出现阶段女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困扰,并从四个角度综合分析当前女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基本成因。概括的介绍了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系统、相关管理不够规范、内容缺乏实用性、重“矫治”轻“防治”等方面阐明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在论文的最后,对如何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包括高校应当完善和落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建立健全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制度,营造男女平等、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环境;女大学生自身应当学会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以“四自”的精神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家长应当优化家庭成长环境,注重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教育,以女大学生为中心,建立与高校的纽带关系;社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性别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9-10
- 英文摘要10-12
- 1 引言12-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目的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7-21
- 2.1 相关概念17-18
- 2.1.1 心理健康17
- 2.1.2 心理健康教育17-18
- 2.2 心理健康的标准18-19
- 2.2.1 心理健康的标准18
- 2.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8-19
- 2.3 理论基础19-21
- 2.3.1 人本主义理论19
- 2.3.2 社会性别理论19-20
- 2.3.3 精神分析理论20-21
- 3 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21-31
- 3.1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21-28
- 3.1.1 复杂的学习心理21-22
- 3.1.2 扭曲的恋爱心理22-24
- 3.1.3 消极的就业心理24-27
- 3.1.4 不良的交往心理27-28
- 3.2 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28-31
- 3.2.1 社会层面的原因28-29
- 3.2.2 高校层面的原因29
- 3.2.3 家庭层面的原因29-30
- 3.2.4 自身层面的原因30-31
- 4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31-35
- 4.1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31-32
- 4.1.1 高校女性研究机构逐渐设立31
- 4.1.2 女大学生心理课程广泛开设31
- 4.1.3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丰富31-32
- 4.2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32-35
- 4.2.1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系统32
- 4.2.2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32-33
- 4.2.3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实用性33
- 4.2.4 心理健康教育重“矫治”轻“防治”33-35
- 5 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35-43
- 5.1 高校完善教育35-38
- 5.1.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35-36
- 5.1.2 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36
- 5.1.3 建立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制度36-37
- 5.1.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37-38
- 5.2 加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38-39
- 5.2.1 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38
- 5.2.2 树立“四自”的精神态度38-39
- 5.2.3 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39
- 5.3 重视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39-41
- 5.3.1 优化家庭成长环境39-40
- 5.3.2 注重心理沟通和心理教育40
- 5.3.3 建立高校与家庭的纽带关系40-41
- 5.4 发挥社会的导向作用41-43
- 5.4.1 构建和谐的社会性别文化41
- 5.4.2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41-42
- 5.4.3 加强社会与高校的合作42-43
- 6 结论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静;;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2期
2 罗媛;李鹏程;;当代女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翟媛媛;;积极心理学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4 丁静;;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孙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1期
6 周丽琴;;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郑延芳;静香芝;王月云;尹平;;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8 辛兴云;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
9 阳锡洲,王志平,陈琴;女子大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10 楼成礼,林良夫,曾超;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如楠;和谐社会视域下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2 蔡静;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李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谭筱莎;高职女大学生的恋爱情感与引导对策[D];中南大学;2012年
5 廖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小芳;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状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朱小桃;社会性别理论视阈下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晨;当代女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玲;性别歧视对女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4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