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高职生社会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06:30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社会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精力等投入的增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数量正在增长。随之而来则是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就业越来越难。与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生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普遍存在对高职生的“误解”,认为他们是中考或者高考筛选剩下的“差生”,沉重打击了高职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而且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直接规定,学历要求本科以上,这一规定大大降低了高职生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性,就业情况更让人担忧。要想这一问题得到改善,就应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加以重视,以便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让高职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回报社会,同时也能让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同得到提高。首先,本研究对认同及社会认同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提出了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理论维度,编制了高职生社会认同的预测问卷;并对问卷的项目和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验证。其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现状和特点。最后,探讨了自尊、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对高职生社会认同的影响。结论如下:(1)高职生社会认同主要由四个纬度构成,具体包括:身份认同、群体认同、价值认同、职业认同。(2)编制的高职生社会认同问卷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测量工具使用。(3)高职生的社会认同,在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同性别在社会认同上存在差异,且女生的社会认同比男生高;而不同年级在社会认同上也存在差异,且大一学生比大二的认同度高。(4)自尊、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与高职生的社会认同有显著相关,并且自尊、社会支持、幸福感对高职生的社会认同有预测作用。社会认同是满足自尊的需要,高职生的自尊水平越高,其社会认同程度越高。在社会支持方面,高职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认同程度越高;而在幸福感方面,则是表现出幸福感越高,其认同程度越低。
【关键词】:高职生 社会认同 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2
  • 1 前言12-13
  • 2 文献综述13-22
  • 2.1 认同的概念13
  • 2.2 社会认同的概念13-14
  • 2.2.1 社会认同的提出13-14
  • 2.2.2 社会认同的概念14
  • 2.3 社会认同理论14-18
  • 2.3.1 社会认同的基本理论15-18
  • 2.4 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18-21
  • 2.4.1 关于社会认同被试的研究18
  • 2.4.2 关于社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18-19
  • 2.4.3 关于社会认同视角的研究19-20
  • 2.4.4 关于社会认同维度的研究20-21
  • 2.5 分析与小结21-22
  •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2-25
  •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22
  • 3.2 研究意义22-23
  • 3.2.1 理论意义22
  • 3.2.2 实践意义22-23
  • 3.3 研究构想23-25
  • 3.3.1 高职生社会认同概念界定23
  • 3.3.2 高职生社会认同理论维度的初步构想23-25
  • 4 高职生社会认同问卷的编制25-34
  • 4.1 开放式问卷25-26
  • 4.1.1 研究目的25
  • 4.1.2 研究方法25
  • 4.1.3 研究结果与分析25-26
  • 4.1.4 预测问卷的形成26
  • 4.2 高职生社会认同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26-27
  • 4.2.1 研究目的26
  • 4.2.2 预测被试26-27
  • 4.2.3 预测工具27
  • 4.2.4 施测程序及数据处理27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27-31
  • 4.3.1 项目分析27-28
  • 4.3.2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28-30
  • 4.3.3 预测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0-31
  • 4.4 高职生社会认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31-33
  • 4.4.1 信度分析31-32
  • 4.4.2 效度分析32-33
  • 4.5 小结33-34
  • 5 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现状与特点研究34-39
  • 5.1 研究目的34
  • 5.2 研究对象34
  • 5.3 研究工具34
  • 5.4 研究结果34-36
  • 5.4.1 高职生的社会认同现状分析34
  • 5.4.2 高职生社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34-35
  • 5.4.3 高职生社会认同在来源上的差异35
  • 5.4.4 高职生社会认同在专业上的差异35-36
  • 5.4.5 高职生社会认同在民族上的差异36
  • 5.4.6 高职生社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36
  • 5.5 分析与讨论36-38
  • 5.6 小结38-39
  • 6 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39-43
  • 6.1 研究目的39
  • 6.2 研究方法39-40
  • 6.2.1 研究被试39
  • 6.2.2 研究工具39-40
  • 6.2.3 施测与数据处理40
  • 6.3 研究结果40-42
  • 6.3.1 高职生社会认同与自尊、社会支持、幸福感的相关分析40
  • 6.3.2 自尊、社会支持、幸福感对高职生社会认同的预测分析40-41
  • 6.3.3 分析与讨论41-42
  • 6.4 小结42-43
  • 7 总讨论43-48
  • 7.1 高职生社会认同问卷的编制43
  • 7.2 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现状及特点43-45
  • 7.2.1 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现状43
  • 7.2.2 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特点43-44
  • 7.2.3 高职生社会认同的相关研究44-45
  • 7.3 对策和建议45-47
  • 7.4 本研究的贡献47
  • 7.5 研究的不足47-48
  • 8 总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A53-54
  • 附录B54-55
  • 附录C55-56
  • 附录D56-58
  • 附录E58-59
  • 附录F59-61
  • 附录J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敏;;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2 吕卫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J];青年研究;2007年01期

3 佐斌;秦向荣;;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毅杰,倪云鸽;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邓敏;张雪峰;;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12期

6 方文;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7 范兴华;方晓义;刘杨;蔺秀云;袁晓娇;;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2年05期

8 王智;李西营;刘衍玲;;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8期

9 陈先哲;;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认同调查——以广东省为样本[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1期

10 余丽萍;;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分析[J];职业圈;2007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利存;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社会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0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c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