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从离身到具身:论教学思维中的身体转向

发布时间:2017-05-09 07:06

  本文关键词:从离身到具身:论教学思维中的身体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之存在,是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构成。若要定义完整的人,其必是身体和灵魂、智慧与情感、头脑与双手的和谐构成。对于教育而言,其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因此保证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我们身为教育教学研究者所追寻的理想目标。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曾一度将重心偏移在学习者“心理”的发展上,然而此种做法所引起的就是人之身体在教育场域内被边缘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应意识到身体的参与对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识到身体与知识之间偏离的严重危害。本文从揭示在传统离身式教学思维影响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的局限出发,描绘了教学理论研究中“抽象人”的存在,并对当代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和生命教育中仍存在的主客二分思维和对身体的错误理解进行了揭露。接下来笔者又借以福柯笔下对规训的理解,剖析了近当代教育中仍存在的身体规训现象及其消极影响。在了解了教育所面临的“身体病症”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理应面向生活事实,所以接下来,本文系统陈述了身体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即在生理层面、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上,身体都是教育实现其意义的基础。随后,论文从具身的角度对传统课程与教学观进行了剖析,在明确其偏技术性和重二元论的弊端之后,提出了思维的具身式转向。至于何谓具身式教学思维,笔者将其定义为:将处在一定情境中的身体结构与活动视为学生认知形成中的核心要素的教学思维。并将其具体化为问题思维、情境思维和主体思维。与此同时,文章也从现实角度描述了当代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身体转向,诸如教学重情境化倾向、强调教学的生成性和重视身体参与的倾向。本文第三章从教育领域的影响者——哲学和心理学出发,探寻了身体之所以在教育中发生转向的原因。首先在西方哲学史上,梅洛庞蒂的具身现象学说把身体与经验世界密切地联系到了一起,为探寻身体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依据;此外,在认知科学界,具身认知理论以一种新思潮的形式蔓延至当代语言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着力强调身体对于认知建构的重要作用。那么,面对着两种差异巨大的教学思维(具身式思维和离身式思维),我们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如何明确身体在教学思维中的定位,便是本研究欲解决的问题。首先,论文对教学中的身体意蕴进行了多层次的阐述,依据身体转向的原因,笔者又再次强调了身体除生理肉身外的多元意义。紧接着,针对离身和具身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笔者指出应以一种折衷的态度,根据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加以抉择,而不是因为某个理论的新兴而毅然否定原有的理论。总之,教育者绝不应仅囿于单一思维进行教学,而应权衡利弊依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思维方式。最后,针对两种思维如何选择的问题,研究从教学活动的视角和教学具体情境两个方面对离身式思维和具身式思维进行了阐述,即在树立正确身体观的基础之上,学会以辩证和折衷的态度对待这两种思维,以不偏废其中任何一方为准则,达到两种教学思维的共生和融合,最终以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才是我们所欲追求的理想化的思维境界。
【关键词】:具身式教学思维 离身式教学思维 身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20
  • (一) 问题的提出8-10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0-18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一、传统离身式思维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20-32
  • (一) 离身式思维对“身体”理解的局限20
  • (二) 教育中的“理性人”与“抽象人”20-23
  • (三) 教育中的身体规训23-28
  • (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离身化28-32
  • 二、具身式思维中的身体回归32-40
  • (一) 身体之于教育的意义32-33
  • (二) 从具身式思维的视角理解课程与教学33-34
  • (三) 何种教学思维才是具身式思维34-36
  • (四) 具身式教学思维的身体转向表现36-40
  • 三、离身思维的困境与具身思维的发展40-64
  • (一) 哲学图景中的离身式思维及其身体转向40-53
  • (二) 心理学领域中的离身困境及其身体回归53-64
  • 四、辩证对待教学思维中的身体角色64-72
  • (一) 正确认识教学中的身体64-67
  • (二) 具身式思维与离身式思维的竞争与融合67-69
  • (三) 辩证对待两种教学思维的共存69-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86
  • 致谢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燕;鲁忠义;;基于动允性的朝向效应——具身认知的一个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周波;徐学福;;我国近60年教学过程本质研究的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5 原东生;;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现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5期

6 董芬;;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意蕴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3年12期

7 陈波;陈巍;丁峻;;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J];心理研究;2010年04期

8 唐佩佩;叶浩生;;作为主体的身体:从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J];心理研究;2012年03期

9 郭方玲;吉标;;教学思维方式解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澄英;高中英语阅读意义建构的具身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从离身到具身:论教学思维中的身体转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2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