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05:49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化是高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正在逐渐影响并改变着学校的教学形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所替代。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国内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部分侧重于使用国外的教学模式、部分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少从高中生物实际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教师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普通高中的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比较研究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案例的具体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和建议。本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缘由及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进行介绍。第二章,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介绍相关的理论并简述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第三章,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教学现状的研究,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第四章,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案例,详细介绍案例的设计、实施以及实践研究。第五章,结论与建议,得出相关的结论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G633.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绪论10-17
  • (一) 选题缘由及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研究意义11
  • (三) 文献综述11-15
  • 1. 相关概念辨析11-13
  • 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3.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四) 研究内容15-16
  • (五) 研究方法16-17
  •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17-25
  • (一) 理论基础17-20
  • 1. 学习理论17-18
  • 2. 教学理论18-19
  • 3. 教学设计19-20
  • (二)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20-22
  • 1. 内涵20-21
  • 2.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的比较21-22
  • (三) 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22-25
  •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中教学现状的研究25-42
  • (一) 问卷设计25-26
  • (二) 问卷发放与回收26
  • (三) 问卷分析26-42
  • 1. 学生问卷分析26-33
  • 2. 教师问卷分析33-42
  • 四、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42-59
  • (一) 教学设计的案例42-50
  • 案例一43-48
  • 案例二48-50
  • (二) 教学案例的实践及分析50-59
  • 1. 问卷调查50-56
  • 2. 教师座谈56-59
  • 五、结论与建议59-63
  • (一) 总结与反思59-61
  • (二) 启示与建议61-62
  • (三) 不足与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73
  • 附录166-68
  • 附录268-71
  • 附录371-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常咏梅;;教育信息化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张之玫;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葛彩虹;金炳尧;;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信息素养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20期

4 王东升;;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8期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6 张玲雄;谈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7 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化环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1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