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我国批判性思维课堂转化的问题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12-08 22:13
  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实践存在简单化、形式逻辑化和绝对化的误区,其作用领域存在边界不明确的现象,在知识生产、公共说理教育、与真实生活接轨、隐性课程开发等方面尚不完善。除理论层面影响外,批判性思维教学这种"慢"的艺术还由其自身特性决定,原因在于,人的各种核心素养的相互转化过程很难高效完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成果只能在长期的探索中去积淀与完善。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误区
    (一) 逻辑化误区
    (二) 简单化误区
    (三) 绝对化误区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缺口
    (一) 知识生产的缺口
    (二) 公共说理的缺口
    (三) 脱离真实生活的缺口
    (四) 隐性课程的缺口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边界
四、批判性思维的课堂转化是“慢”的艺术
    (一) “慢”的认知过程
    (二) “慢”的能力转化过程
    (三) “慢”的教学模式
    (四) “慢”的教学成果积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问题化阅读学习[J]. 王天蓉.  中国教师. 2017(08)
[2]角逐批判性思维[J]. 董毓.  人民教育. 2015(09)



本文编号:3529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29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