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1-12-21 22:02
  "有教无类"是孔子创办私学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是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普及,意思是施教应当不分类别,人人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不仅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而且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其现实基础包括:"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政治与教育基础,"文化下移"的文化基础,"士"阶层兴起的社会基础;其理论依据包括:"性相近"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习相远"的教育学依据。"有教无类"思想不仅根植于当时中国的教育现实,还指向人类的教育未来;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想,还反映并代表着人类对教育普及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美好追求。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及其特质
二、“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现实基础
    (一)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社会动因
    (二) “士”阶层兴起是“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现实需要
    (三) “典籍流散、文化下移”是“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现实文化背景
三、“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 “性相近”是“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
    (二) “习相远”是“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教育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教无类”辨析[J]. 陈桂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545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45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