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13:02
"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壮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堂模式日趋人性化,将在线教育资源有效地和传统教育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混合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与学方式。文章分析了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开设现状,比较了国内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课堂模式和运营模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对照组实验将其运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I》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程监控。课前学生在线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网络教师+专业教师"双重指导;课中专业教师讲授,实施项目强化训练并指导解决问题;课后采用"工作室制度"组织学生小组协作完成商业项目创作,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真正意义上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混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弥补课程时间短,减轻教师课堂软件教学负担,重构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全程监控教学,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高校教学方式改革。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开设现状调查
(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时较少, 影响了教师教和学生学
(二) 阶段性授课, 知识容易遗忘,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
(三)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
二、“互联网+”时代国内在线教育平台比较
(一) 在线教育课程体系
(二) 在线教育课堂模式
(三) 在线教育运营模式
三、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一) 学情分析
(二) 课程内容设计
(三) 教学组织与实施
1. 课前
2. 课中
3. 课后
(四) 教学测验与评价
四、应用效果评价
五、结论
(一) 线上学习, 弥补课程时间短, 减轻了教师课堂软件教学负担
(二) 重构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 激发了课堂活力
(三) 全程监控教学过程, 改善学习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
(四) 项目实训逐级递进,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合学习的绩效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研究[J]. 刘艳,陈仕品,刘礼想.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6)
[2]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案例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 于洪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11)
[3]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李逢庆,韩晓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17(11)
[4]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 王鶄,杨倬.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5]本科院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州大学的案例研究[J]. 许德泓.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
[6]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 杜星月,李志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6)
[7]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理论分析[J]. 谢幼如,张惠颜,吴利红,盛创新,倪妙珊.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3)
[8]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 丁蕾.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3)
[9]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 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郭勇.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10]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民族高校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J]. 王妍莉,马明辉,严瑾.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9)
本文编号:3578769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开设现状调查
(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时较少, 影响了教师教和学生学
(二) 阶段性授课, 知识容易遗忘,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
(三)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
二、“互联网+”时代国内在线教育平台比较
(一) 在线教育课程体系
(二) 在线教育课堂模式
(三) 在线教育运营模式
三、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一) 学情分析
(二) 课程内容设计
(三) 教学组织与实施
1. 课前
2. 课中
3. 课后
(四) 教学测验与评价
四、应用效果评价
五、结论
(一) 线上学习, 弥补课程时间短, 减轻了教师课堂软件教学负担
(二) 重构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 激发了课堂活力
(三) 全程监控教学过程, 改善学习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
(四) 项目实训逐级递进,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混合学习的绩效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研究[J]. 刘艳,陈仕品,刘礼想.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6)
[2]高等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案例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 于洪涛. 中国电化教育. 2017(11)
[3]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李逢庆,韩晓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17(11)
[4]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华师云课堂为例[J]. 王鶄,杨倬.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4)
[5]本科院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州大学的案例研究[J]. 许德泓.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2)
[6]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 杜星月,李志河.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6)
[7]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理论分析[J]. 谢幼如,张惠颜,吴利红,盛创新,倪妙珊. 电化教育研究. 2016(03)
[8]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J]. 丁蕾.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3)
[9]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 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郭勇.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10]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民族高校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J]. 王妍莉,马明辉,严瑾.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9)
本文编号:3578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7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