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赵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赵文化的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赵文化宇宙观上的“天人合一”精神、宇宙之中人“最为天下贵”的人本精神、“铁肩担道义”的重道义精神、“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精神、有容乃大的“贵和尚中”精神和注重实用的“经世致用”精神等特质,以及赵文化的变革、侠义、法治等精神,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秀题材,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因此,借助赵文化开展道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目前的德育功能观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应及时对当前德育功能观进行反思,并积极发挥赵文化的德育功能。当然发挥赵文化的德育功能需要遵循辩证性、开放性、针对性、创造性等原则,并需要相关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政府资金等措施的保障,在赵文化德育功能发挥上需大胆创新,应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赵文化进课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青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无疑是进行赵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发挥赵文化的德育功能要注意创新课堂教育形式。另外,还要注重相关教材建设,要重视传媒在弘扬优秀传统赵文化中的作用。总之,我们不应忘却传承文明,只有复兴中国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是唯一出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立足国情,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赵文化 德育功能 学校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的背景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4-16
- 1.4.1 研究的创新点15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15-16
- 第2章 赵文化概述16-28
- 2.1 赵文化的内涵16-17
- 2.1.1 赵文化的具体内涵16
- 2.1.2 赵文化的上限和下限16-17
- 2.1.3 赵文化的外延17
- 2.2 赵文化的研究主题17-22
- 2.2.1 赵国古都研究17-18
- 2.2.2 赵国人物研究18-20
- 2.2.3 赵国民风民俗研究20
- 2.2.4 赵国成语典故研究20-22
- 2.3 赵文化的特质22-25
- 2.3.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2-23
- 2.3.2 人“最为天下贵”的人本特质23
- 2.3.3“铁肩担道义”的重道义特质23-24
- 2.3.4“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特质24
- 2.3.5 有容乃大的“贵和尚中”特质24-25
- 2.3.6 注重实用的“经世致用”特质25
- 2.4 赵文化的基本精神25-27
- 2.4.1 变革精神25-26
- 2.4.2 法治精神26
- 2.4.3 侠义精神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赵文化德育功能的表现及意义28-36
- 3.1 赵文化是优质的德育资源28-30
- 3.1.1 赵文化丰富了德育的内容29
- 3.1.2 赵文化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29-30
- 3.1.3 赵文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30
- 3.2 赵文化所包含的德育元素30-32
- 3.2.1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31
- 3.2.2“重实尚学”的风尚31
- 3.2.3 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31
- 3.2.4 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31-32
- 3.3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意义32-34
- 3.3.1 对高校德育目标的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32-33
- 3.3.2 有利于形成和谐健康的社会风气33-34
- 3.3.3 有利于个人形成完善的个人品质34
- 3.4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充分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有效措施36-48
- 4.1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基本原则36-38
- 4.1.1 辩证性原则36-37
- 4.1.2 开放性原则37
- 4.1.3 针对性原则37
- 4.1.4 创造性原则37-38
- 4.2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保障措施38-42
- 4.2.1 创办相关的研究机构38-39
- 4.2.2 研究人员的培养39-40
- 4.2.3 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40-41
- 4.2.4 积极推进地方文化进课堂41-42
- 4.3 发挥赵文化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42-46
- 4.3.1 创新课堂教育形式42-43
- 4.3.2 重视网络教育43-44
- 4.3.3 进行实地考察44
- 4.3.4 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44-45
- 4.3.5 举办学术研讨会45-46
- 4.4 本章小结46-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莉;谈青年学生的审美教育[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赵世宗;尊重青年学生与严格要求之我见[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赵西巨;丹麦大学改革与丹麦青年学生[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叶清,袁毓玲;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两思”教育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0年05期
5 孙洁;要重视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年02期
6 柴世学;应对青年学生进行反腐败斗争的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Z1期
7 毕经邦;;现代青年学生缺少点什么?[J];交通职业教育;2005年01期
8 苏生;;“玩”出来的创业灵感[J];成才与就业;2008年11期
9 胡锦涛;;给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几点希望[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06期
10 毕廷延;;青年学生:软实力决定就业竞争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针对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洪守义;田保传;;民办高校对青年学生发展的影响[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3 张军;;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是构筑青年学生健康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袁国青;;让崇高理想之花在校园绽放[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拓展领域 凝心聚力 引导青年学生成人成才[A];全省高校关工委工作座谈会材料汇编[C];2012年
6 席蔚菁;;盲人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施教原则[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单建;曹俊霞;;用爱心塑造青年学生的美好心灵[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邵云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的分类引导探析[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9 ;发挥优势 拓宽渠道 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A];全省高校关工委工作座谈会材料汇编[C];2012年
10 于伟;韩丽颖;;非公有制经济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晓丽;省领导会见台湾青年学生代表团[N];河北日报;2007年
2 许云泽;青年学生应培养怎样的审美观[N];光明日报;2013年
3 陈金龙;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甘洁仪;重视把握青年学生心理矛盾[N];福建日报;2002年
5 赵秀红;学习胡锦涛向中国青年群英会致信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邢兆远邋张兴华;田建国:和青年学生做朋友[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滑翔 通讯员 王斌;燃烧激情为构建和谐深圳建功立业[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记者 郭敏;市领导为青年学生作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N];安阳日报;2007年
9 忠陆;团市委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环境建设[N];营口日报;2008年
10 陈冬;院士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畅谈理想[N];厦门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鲁文;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与民国时期福建学生运动历次高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高校网络青年学生自组织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2 付琪琳;青年学生基督教皈依历程[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3 范晓兰;青年学生怀旧的量表编制及其特点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4 邵美艳;北满解放区土改教育研究(1946-1948)[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方圆;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代玲玲;赵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张冬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认知偏差与矫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杰;青年学生与1920年代的废约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春红;政治文明视域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郭彦宏;网络文化与青年学生德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赵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9189.html